證監會6日公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正式放行QFII(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投資,但規定目前QFII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至此,各類機構資金悉數可以參與到股指期貨交易中。
可參與規模或逾200億
《指引》規定,QFII持有股指期貨合約價值、成交金額不得超過其投資額度,投資額度按照申請套期保值額度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并在中金所批準QFII套期保值額度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局)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29日,外匯局已累計批準103家QFII機構投資額度共計206.90億美元。
上述額度將有多少會參與到股指期貨中?有業內人士做出分析稱,考慮到QFII目前只能進行套保,參與股指期貨首先要有股票持倉,總額度需要被股指期貨和現貨共同占用。如果按照目前股指期貨保證金水平,以20%保守估算,10萬元的期指持倉對應50萬元的股票市值,即在總額度中股指期貨占1份、現貨占5份。
按照上述算法,如果全部滿倉交易的話,意味著5/6的資金持有股票,1/6的資金持有股指期貨,即約為206.9/6=34.48億美元。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5003:1折算,QFII參與股指期貨為224.15億元人民幣。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并不是所有QFII額度都會投入市場。東證期貨高級顧問、臺灣股指期貨專家、中金所專家方世圣此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現貨市場將分流一部分投資額度,此外,《指引》還要求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金所)對投資額度進行審批。
關于QFII投資股指期貨的審批流程,按照《指引》,計劃參與的機構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遞交更新的投資計劃書,增加投資股指期貨的內容,并按照中金所的有關規定辦理股指期貨開戶、申請套期保值額度等事宜。
利于完善價格發現機制
“從我接觸的一些QFII來看,它們在國內運作都比較規范,合規性比較強,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大多屬于價值投資。國內QFII風險偏好不同,對國內市場認識不同,并且參與額度有限,因此很難產生共振,出現拋售股指而趁機賣空現貨的情況。”對于市場影響,一位期貨公司總經理也認為,QFII獲批參與期指對于股指期貨市場的影響不算太大,由于QFII參與股指期貨資金規模有限,短期對市場影響不大,長期看,由于所有機構投資者悉數能參與到股指期貨交易中,因此對市場的長期發展是利好。
上述人士還表示,有些基金形態的QFII由于自身產品限制,需要修改產品后,才能參與股指期貨,而對該類公司來說,在中國市場上的產品可能只是其全球基金產品中的一款,譬如一款產品額度僅有500萬美元,那么對它來說,是否參與股指期貨,對其整體運營關系并不大。
此外,為了保證QFII托管人履行資產托管職責,《指引》規定,QFII只能選擇一家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主要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
“QFII獲批參與股指期貨是對市場結構的完善,伴隨著參與群體的多元化,市場流動性風險能夠進一步降低,這有利于完善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市場上的經驗來看,股指期貨市場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避險場所。而QFII在國際市場上對運用股指期貨的運用已經非常成熟。從這方面來說,目前國內股指期貨市場還比較“年輕”,QFII的進入對豐富和完善國內股指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及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將很有幫助。
證監會今年1月25日曾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征求意見稿,指出QFII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應當滿足其資產風險管理需求為目的,不鼓勵進行套利和投機交易,也不得利用股指期貨在境外發行衍生產品。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征求意見階段,證監會共收到22份意見。有意見提出,放寬QFII參與股指期貨的交易類型,允許QFII進行股指期貨的套利和投機交易,放寬或進一步限制QFII參與股指期貨的規模。根據QFII參與股指期貨“逐步開放、有限參與、風險可控”的原則,證監會沒有采納上述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