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3日正式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新的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標準。新監管標準將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執行,而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性重要性銀行應分別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達到新資本監管標準。
此次公布的新監管標準與之前市場預期的版本基本一致。第一,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別為5%、6%和8%;新標準實施后,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1.5%和10.5%,若出現系統性信貸過快增長,需計提0-2.5%的逆周期超額資本。第二,為防止銀行業金融機構杠桿率的過度積累,《指導意見》引入杠桿率監管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杠桿率不得低于4%。第三,在我國現行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的基礎上,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提升流動性風險監管的有效性。第四,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貸款撥備率不低于2.5%,撥備覆蓋率不低于150%。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主要銀行已經達到了新監管標準,商業銀行的資本缺口很小,無需大規模補充資本。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大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盡管有的銀行其資本充足率低于監管要求,但是由于其核心資本充足率達標,其可以通過發行次級債、可轉債等方式來補充其附屬資本來達標,因此整個行業的大規模融資需求不大。
不過,伍永剛也指出,對于一些股份制銀行和中小城市銀行來說,局部的再融資需求是存在的。目前來看,今年以來,一些銀行也公布了其融資計劃。北京銀行近日公布了上市后首個A股再融資計劃,擬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118億元,所募資金將用于補充核心資本。另外,光大銀行也于近日公告稱,已收到銀監會批復,同意該行H股IPO,最大發行規模不超過120億股,所募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核心資本。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11.5%和10.5%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并不包括0-2.5%的逆周期超額資本,也就是說,監管部門未來有可能根據具體情況來提高對個別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靜態來看,目前,國內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已達標,但是考慮到未來銀行經營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審慎監管的要求,動態來看,未來幾年大銀行很可能也會面臨一定的外源性融資壓力。
銀監會指出,從長期來看,由于國內經濟增長對銀行信貸供給的依賴性很強,為支持經濟持續增長,銀行信貸規模需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為持續達到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商業銀行不可避免地面臨資本補充需求。需特別指出的是,即使不實施新資本監管標準,銀行也同樣面臨信貸擴張所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不過,銀監會也表示,基于“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GDP增長率、GDP和信貸擴張之間的相關性、未來銀行業的盈利水平等進行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雖然未來5年銀行業將面臨一定的資本缺口,但將主要通過銀行內部資本積累滿足資本監管要求。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業銀行新增融資需求不會對國內資本市場產生較大沖擊。”銀監會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