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最近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近期房地產調控將再次加碼,不僅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即將實施,國家發改委同時在研究對于商品住房領域實施反暴利規定,嚴厲打擊不法房地產開發商謀取暴利的行為。 消息一經披露引發各界關注,眾多的開發商在微博上喊冤說并沒有獲得暴利。而多數的網友則對于開發商的說法予以了駁斥,并且呼吁一定要公開商品房的成本。在A股市場更多人在用資本投票,房地產板塊前天、昨天兩個交易日整體跌幅超過5%。對于官方準備對商品房實施反暴利規定的消息,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微博中回應說,這個好,可以讓全社會公正了解誰是暴利。隨后任志強又說,現在被壟斷的是土地,而華潤置地副總也在微博中慨嘆說,難道開發商現在都成了不法之徒嗎? 分析最近發布的福布斯華人富豪榜,華人富豪的財富來源看,制造業、房地產、金融業位居前三位。大陸產生全球富豪最多的行業制造業、房地產、生物醫藥,而今年胡潤財富報告也顯示,中國千萬富豪達96萬人,在個人投資方向上房地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有超過1/3的富豪選擇房地產投資及其開發,如果房地產行業沒有暴利,又何以吸引和造就這么多的富豪?房地產市場反暴利規定到底具不具有可操作性?反暴利的對象又究竟該定準誰呢?經濟之聲特約觀察員、資深房地產專家韓世同先生對此作出評論。
主持人:反暴利規定是這兩天房地產的熱詞,您寫的評論文章觀點是,商品房地產領域反暴利的政策目標達成是有可能的,現在的關鍵是什么是暴利?能不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也亮明一下您對反暴利規定的態度。
韓世同:房地產肯定是個暴利行業,但是這個行業里,不排除有些企業沒有獲利,甚至破產,關鍵是看他取得土地的價格是低還是高。我觀察到,拿到地王的開發商,又恰好碰到市場由熱轉到冷,他獲得暴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小。但是早期拿了地,政府一直沒有對它采取收地行為,拖十年、八年,土地溢價就相當高,暴利就非常高。尤其是現在看到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潤回報,加上銀行的杠桿作用,如果光算他自有投資的資本回報,一些公司達到200、300的投資回報率的都有可能。所以要對這個行業進行界定,我認為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把暴利擠出來。 主持人: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大聲喊冤,有的開發商拿地時很貴,否則也不會有地王不斷出現的新聞。
韓世同:高價的地王和低價的地王同時存在。
主持人:但是現在開發商說,5到6成的收入都被地方政府拿走了。
韓世同:部分情況也是真實的,有政府高價賣地的情況,也有政府非常低價給開發商拿走土地的現象。當開發商幾乎是零地價拿地時,他依然賣高價,這肯定是暴利。但相反,最高位拿到的地王要形成暴利的可能性非常小。
主持人:現在很多來自網友的聲音和您的觀點比較一致,暴利到底應如何界定,是不是暴利,很多人覺得房地產開發商還是屬于暴利。反暴利規定是不是具有更好的操作性,說暴利是不是也要拿出證據,向大家公開成本、公開細節等,也需要相關管理部門有一個明確。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規定的可操作性。
韓世同:我覺得向民眾公開的必要性并不是太大,但是有關部門,尤其是稅務部門、財稅部門了解開發商的成本,是不是暴利,這些部門非常清楚,可以測算,而且有權去稽查。兩年前開始推行的土地增值稅清算,類似個人的累進個稅機制,獲利越高,政府拿走的土地增值稅就越高,這個稅收能夠嚴格執行,可以達到反暴利的作用和目的。現在土地增值稅收更多的僅僅是預繳、預征,達到4-5個百分點,但是對于一些真正暴利的行業與項目,4-5個百分點還遠遠不夠,而對一些不賺錢的項目可能又誤征了,可能將來還要清退。 主持人:您認為從目前現有的規章、稅收方面能夠達到反暴利的目的,而且相關的證據,稅務部門還是能夠掌握的。
韓世同:當然能掌握,政府部門掌握不了誰還能掌握?
主持人:房地產反暴利不能只記得房地產開發商,忘了土地財政。有網友說,有沒有可能立法監督土地財政中,對商業地產征收成本的公開性、合理性,有沒有這樣個必要?
韓世同:把政府與開發商等同起來是不是對?企業是種商業行為,但是政府的稅收并不完全是企業行為,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現在把政府或者是政府自己把自己企業化、市場化,我認為這個傾向不對。
主持人:我們現在面對高房價也不能夠一味地抱怨。
韓世同:我們不能受開發商尤其是任志強的影響轉移矛盾,他把民眾的矛盾轉移到地方政府身上去,其實地方政府也是為民、為眾、為國家各方面,斂財的手段,我們還是要通過房地產稅,通過整個稅制改制和分稅制,讓它逐漸從開發環節、交易環節過重轉移到持有環節。這樣可能會改變過度依賴出讓土地獲取財政收入的做法。
主持人:反暴利的對象究竟應該定準誰?
韓世同:當然是開發商,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