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新快報《賺錢》刊發“IPO否決門、破發門、業績‘變臉’門——三問平安證券保薦黑洞”一文,指出披著“保薦王”華麗外衣的平安證券,不僅是IPO重啟來中小創業板股破發潮的“罪魁禍首”(其最近保薦上市的通達動力、群興玩具、理邦儀器、德力股份及貝因美5股接連慘遭首日破發),更因保薦個股業績大面積“變臉”而令市場投資者深受其害(尤其近期績差股暴跌潮)。 文章見報后,新快報記者將關于“公司有無評定保薦人業務績效的標準及相關處理措施,如何看待所保薦項目業績大面積下滑、股價大面積破發”的采訪提綱發至平安證券總部,但至昨日截稿前未有任何回應,記者數次致電,公司均以“相關負責人出差”等理由未與記者正常溝通。而勝景山河的保薦人林輝以“總部會統一回(應)你”為由拒絕接受采訪。 而在此過程中,新快報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與其所保薦項目的種種黑洞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平安證券的直投業務卻屢屢創出回報“神話”,其“保薦+直投”的模式表現出的入股選時精準,獲利極豐,同樣遭到市場質疑。
上市前直投公司火速介入
暴利!屢現! 在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的一年間,你在股市上一筆投入能賺多少?1倍?2倍? 平安證券的全資直投子公司平安財智給出的答案是——7.59倍! 去年9月,創業板股銳奇股份網上發行,發行價34元。該股除了是平安證券的保薦項目外,另一個身份則是平安財智的直投項目。 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9月16日,平安財智增資款已全額繳足,認購公司315萬股,占發行前的4.99%,斥資1392.3萬元,對應每股成本4.42元。在其入股僅一年后,銳奇股份便成功發行上市,以34元的發行價計,彼時的投入便暴漲至1.07億元,對應收益率達7.59倍。這筆極其高效的投資,一時冠絕各大券商的直投業務。 無獨有偶,同年12月10日,平安財智認購瑞凌股份288.1萬股,占發行前的3.44%,斥資1548萬元,對應每股成本5.37元。2010年12月,平安財智入股同樣僅一年的瑞凌股份成功登陸創業板,發行價38.5元,按此計算,平安財智彼時的投入的暴漲至1.11億元,對應收益率也達6.17倍。 當然,平安財智對入股時間精準拿捏也有“失算”之時:2009年8月19日,平安財智認購貝因美800萬股,每股成本為8元。當年12月12日,貝因美“火速”實施每10股轉增13.50股,平安財智持股增至1880萬股,每股成本攤薄至3.404元。又到了一年的時間窗口,去年12月貝因美首度上會,但未料遭證監會發審委暫緩表決。不過,這筆投資并沒有等太久——今年3月,貝因美二度上會通過后登陸中小板,發行價高達42元。更驚人的收益就此產生——平安財智彼時投入的6400萬元暴漲至7.9億元,對應收益率高達11.34倍! “直投和保薦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部門,有防火墻和內部審核,而且直投部門投資的比例在7%以下,不會影響保薦商IPO的獨立性和公正性”。面對市場質疑平安財智的每筆投資都如此“精準、高效”時,平安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曾年生對媒體如是道。 防火墻真的會起到“隔離”作用嗎?不得而知。 但最新樣本是:本周一,方直科技(首發)申請獲得通過,該公司曾于2010年3月由平安證券保薦,但上會被否。4個月后的7月20日,平安財智登場,以1064.25萬元認購165萬股,每股成本6.45元。僅9個月后,方直科技便二度上會成功。若以每股收益0.8元、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55倍計,其發行價將達44元。那么,平安財智的投入將再次暴漲至7260萬元,對應收益率達到5.82倍。
上市后總能避開業績地雷
精準?巧合? 也許你會對上述的理論靜態收益率予以質疑,因為平安財智對上述直投項目的承諾鎖定期基本為三年,且當前中小創業板整體趨弱。但別擔心,從銳奇股份、瑞凌股份及貝因美的發行、業績表現來看,平安證券的直投收益早已悄然上了“三重保險”。
一重保險:高發行市盈率“綁架”市場
相對于平安財智極低的入股成本,相關個股在平安證券保薦之下的發行市盈率卻相當之高:瑞凌股份為98.72倍、銳奇股份為68倍,皆遠高于平安證券自IPO重啟來所保薦個股平均首發59.48倍的市盈率。但兩只個股上市后皆慘遭破發。昨日瑞凌股份已出現7連陰、報收34.51元;銳奇股份則出現5連陰、報收27.64元。以發行價計,分別下跌10.36%、18.71%,即使中簽者也要蒸發合計達2.46億元的市值。反觀平安財智,目前的賬面盈利仍合計達1.57億元! 巧合的是,入股成本最低、回報率最高的貝因美的發行市盈率卻顯著下降,僅42.42倍。在此之下,該股至今未破發,昨日報收44.95元,平安財智賬面盈利7.81億元。至于將發行上市、入股成本相對較高的方直科技會否也出現該類“保險”,有待觀察。
二重保險:“精準”回避績差股
在上期報道中新快報已指出,平安證券所保薦56家公司中20%去年業績下滑,今年一季度業績下滑的占比更達25%,“變臉”面積居各主流券商前列。 但新快報記者看到另一個現象:平安證券旗下直投公司平安財智所直投的3家上市公司,業績卻“出奇”穩定:瑞凌股份2008年-2010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90.86%、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30.27%;銳奇股份同期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4.41%、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1.24%;凈利潤基數較大的貝因美同期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96.51%、今年一季度也能同比增5.29%……其他保薦項目頻現“業績地雷”,旗下直投公司卻能精準避雷,難道是防火墻的作用?
三重保險:上市初機構“保駕護航”
也許是出于對平安財智“選股”的信任,上述3股上市之初全部獲得機構瘋搶:銳奇股份上市首日起的3個交易日內便獲機構合計買入6900萬元;瑞凌股份上市首日起的6個交易日內或機構合計凈買入9587萬元;貝因美上市首日起5度獲機構買入,合計3.13億元…… 須知IPO重啟以來,平安證券所保薦的64只個股里,獲此等“殊榮”者總共才11只,“保薦+直投”模式再現巧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度平安證券的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達24.06億元,同比劇增1.78倍,而當年凈利潤總額僅有15.93億元。換句話說,其無承銷業務的支撐,將虧損8.13億元。 據新快報“賺錢”統計觀察,事實上,平安證券的其他“主營”遠不投行業務那么“華麗”——旗下集合理財產品平安優質成長中小盤無論是近1個月、還是近一個季度、乃至近半年的凈值增長率全部為負、歷史上的集合理財產品業績表現亦不佳;在證券投研上,平安證券近期也因成為中國寶安(17.18,0.17,1.00%)“石墨烯門”的始作俑者而備受市場詬病……新快報“賺錢”將在后續報道中為讀者一一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