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上午10:00,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1年1-3月我國商務工作運行的有關情況。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很高興和大家見面,通報2011年1-3月我國商務工作運行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關于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22億元,同比增長16.3%,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4%。總體來看,一季度消費市場主要特點有:
一是城鄉銷售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增速有所回落。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1.6;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比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
二是大型流通企業銷售穩定。1-3月,商務部監測的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長18.4%,比上年同期加快1個百分點。流通行業中零售、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8.4%、12.0%,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0和1.7百分點。另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3月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5%,比全國水平高出6.2個百分點。
三是金銀珠寶銷售持續高速增長,汽車、家用電器等商品增速放緩。據商務部監測,1-3月,金銀珠寶銷售額同比增長4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7個百分點。食品、服裝銷售額同比增長21.0%、22.5%,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6.7和4.6個百分點。家具、汽車、家用電器及音響器材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8.0%、10.8%和9.6%,但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放緩2.8、16.0和11.5個百分點。
四是主要食用農產品價格小幅回落。1-3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0%,漲幅比上年同期擴大2.8個百分點。但在一系列穩定物價措施的作用以及季節因素影響下,蔬菜、雞蛋價格從2月中旬開始回落,豬肉、食用油價格在4月初出現下降勢頭。據我部監測,上周(4月11日-17日),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批發價格平均為3.58元/公斤,較前一周下降9.8%,降幅比前一周加大5.2個百分點。與前一周比,18種主要蔬菜價格均下降,其中青椒、油菜、辣椒價格分別下降22.8%、19.4%和18.8%,生菜、茄子、黃瓜、豆角、芹菜價格降幅也都超過10%。隨著氣溫回升,蔬菜上市量持續增加,預計價格呈現加速下降趨勢。
商務部將繼續加強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的監測工作,對36個大中城市重要商品進行市場監測,對139家大型批發市場價格情況實行每日監測,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加強市場調控,確保市場供應充足。
二、關于對外貿易情況
據海關統計,1至3月,全國進出口總額為8003.1億美元,同比增長29.5%。其中,出口3996.4億美元,增長26.5%;進口4006.6億美元,增長32.6%,貿易逆差10.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順差139.2億美元)。
(一)進口額創歷史新高,出現小幅季度逆差。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和國際市場需求回暖的情況下,一季度出口達到3996.4億美元,增長26.5%,其中價格上漲拉動11個百分點;在國內需求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進口達到4006.6億美元,創季度規模歷史新高,增長32.6%,其中價格上漲拉動16.5個百分點。由于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一季度貿易逆差10.2億美元,近6年來首次出現季度逆差。
(二)對歐美出口份額下降,與部分新興市場貿易快速增長。一季度,我對歐盟、美國出口分別增長17.2%和21.4%,占整體出口比重為19.2%和16.5%,分別下降1.5和0.7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增長28.1%,高于整體增幅1.6個百分點;自日本進口增長26.4%,低于整體增幅6.2個百分點。與部分新興市場如南非、巴西雙邊貿易增長較快,貿易額分別增長107.1%和57.7%。
(三)資源品進口量增價漲,輕紡產品出口增勢好于機電產品。一季度,原油、鐵礦砂、成品油進口數量分別增長11.9%、14.4%和27.7%,價格分別增長24.3%、59.5%和18.7%,這三種商品合計拉動進口增長9.1個百分點,其中價格上漲拉動5.9個百分點。服裝、紡織、鞋類、家具、箱包、玩具合計出口719.9億美元,增長23.8%。機電產品出口2320.3億美元,增長22.8%,低于整體增幅3.7個百分點,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集成電路、彩電和摩托車出口分別增長5.8%、12.5%、14%和16.6%,均低于整體出口增幅。
(四)加工貿易出口比重下降,一般貿易對進口增量貢獻較大。一季度,加工貿易出口1845.1億美元,增長21.6%,占整體出口比重46.2%,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進口1074億美元,增長20.9%。一般貿易出口1859.7億美元,增長31.7%,占整體出口比重高于加工貿易0.3個百分點;進口2319.5億美元,增長37.4%,高于整體增幅4.8個百分點,對進口增量貢獻64.1%,拉動進口增長20.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逆差明顯增加,為459.9億美元,增長66.5%。
三、關于吸收外資情況
根據商務部統計,1-3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37家,同比增長8.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4%。3月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538家,同比增長10.5%;實際使用外資125.2億美元,同比增長32.9%。
外商投資分領域情況。1-3月,農林牧漁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0家,同比下降4.4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78%,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53%和1.41%;制造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50家,同比增12.1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6%;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72家,同比增6.9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6.4%。
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快于制造業近24個百分點,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同期全國總量的比重上升至47.4%,超過制造業所占比重的45.3%。服務業吸收外資主要集中在分銷服務業、房地產業、運輸服務業、計算機應用服務業以及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二)投資來源地情況。1-3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依次為香港(196.9億美元)、臺灣(19.2億美元)、日本(18.3億美元)、新加坡(14.9億美元)、美國(8.12億美元)、英國(6.93億美元)、韓國(5.09億美元)、德國(3.61億美元)、法國(2.28億美元)和荷蘭(1.73億美元)。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
91.3%。
(三)全國吸收外資區域分布情況。1-3月,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6.1%,占全國85.5%,其中江蘇、廣東、遼寧、上海和浙江為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5個省市。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0.5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其中湖南是中部地區吸收外資最多的省份,達到4.85億美元,占中部地區的23.6%。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增速加快。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3.3億美元,同比增長84.1%,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的比重上升至7.7%,超過中部地區所占比重6.8%。四川是西部地區吸收外資最多的省份,達到8.22億美元,占西部地區的35.3%。
截至2011年3月,全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16578家,東、中、西部地區累計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分別為597369家、76458家、42751家,所占的比重分別為83.36%、10.67%和5.97%;全國累計使用外資的金額為10815.17億美元,東、中、西部地區累計使用外資金額分別為9352.89億美元、874.08億美元、588.21億美元,所占比重分別為86.48%、8.08%、5.44%。
四、關于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
對外直接投資。一季度,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98個國家和地區的974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8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2%。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673億美元。一季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中國香港、澳大利亞、開曼群島、盧森堡、伊朗、美國、新加坡、緬甸、巴西、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對澳大利亞、歐盟等地的直接投資增長150%左右。
一季度,我國境內投資者通過并購方式實現對外直接投資12億美元,占同期投資總額的14.1%,主要并購項目多集中在制造業。比如,中國中化集團通過境外子公司以3.34億美元收購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所屬吉布國際公司50%股權;富麗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境外子公司收購加拿大紐西爾特種纖維素有限公司90.88%股權;中信集團公司以6242萬美元收購西班牙甘達拉公司及西班牙重型設備制造公司100%股權等。
對外承包工程。一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69.8億美元,同比增長2.9%;新簽合同額309.5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受中東、北非部分國家政局動蕩影響,我在該地區承包工程業務下跌明顯。其中,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重點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新簽合同額分別同比下降70.8%和46.9%;營業額下降了32.6%和11.8%。一季度,我對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業務的突破成為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長亮點。在歐洲地區新簽合同額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79.7%;在拉美地區新簽合同額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64.4%。
對外勞務合作。一季度,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9.3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近萬人,其中承包工程項目外派人員5.7萬人,勞務合作派出3.6萬人。3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76.9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近9千人,其中我在非洲各類勞務人員17.3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2.4萬人。
五、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情況
(一)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國際排名提升。
“十一五”時期,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3624.2億美元,其中出口1702.5億美元,進口1921.7億美元,進出口年均增長18.2%,為全球年均增速8.2%的兩倍多。中國服務貿易總量在增長的同時,國際排名不斷上升。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和進口分別居世界第九位、第七位,2010年分別上升至第四位和第三位。中國已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
(二)服務貿易結構漸趨平衡,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十一五”時期,我國傳統服務貿易仍占較大比重,但占比呈下降之勢。2010年,旅游、運輸和建筑服務出口額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5.5%,較2005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新興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其中,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出口增勢強勁。2010年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和廣告宣傳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1%,比2005年上升
10個百分點。
(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成效顯著,中國文化出口潛力顯現。一是建筑服務出口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建筑服務出口增長4.6倍;順差增長8.7倍。二是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在服務出口中的規模優勢繼續鞏固,貿易效益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間,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出口額分別增長了4倍和3.3倍,年均分別增長38%和34%。三是文化、廣播影視、教育、中醫藥服務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出口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掘。
預計“十二五”時期中國服務貿易將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但短期內由于運輸、旅游、金融、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等行業的逆差狀況難以改變,中國服務貿易整體仍將維持逆差格局。
六、關于《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11)》
為幫助我企業、機構等了解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依據《對外貿易法》和《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商務部今日發布《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11》。該報告涵蓋了我16個主要貿易伙伴新出臺或擬發布的950多項貿易投資政策和壁壘信息,以及66起新立貿易救濟措施的有關情況。2010年,我國與上述貿易伙伴之間的進出口總額約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2.53%。商務部還同時繼續發布《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農產品分冊,匯總涉及農產品的貿易投資管理體制的最新變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
《報告》分析認為,
2010年中國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不容樂觀。一是針對我出口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數量依然居高不下。2010年中國出口商品共遭受國外66起“兩反一保”調查,涉案總金額為71.4億美元。其中,反傾銷案件43起、反補貼案件6起、保障措施案件16起、特保案件1起。二是美歐等主要貿易伙伴加大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進口限制等措施的力度,增加了我出口企業的成本,提高了商品出口的門檻,直接制約我出口空間。三是涉及我企業的知識產權海外糾紛進一步增多,部分主要貿易伙伴不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進一步增強。2010年我出口產品共遭遇19起美國337調查。四是部分WTO成員未嚴格按照其承諾開放某些特定領域,并對外資企業的經營活動設置不合理限制。
《報告》特別提醒企業對外貿易和投資要注意風險防范。第一,要了解WTO規則和貿易投資壁壘的相關知識,不斷增強維權意識和能力;第二,在遭遇貿易投資壁壘時要積極應對,特別是要注意團結作戰、協調立場、一致對外;第三,要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良好的外貿經營秩序,遵守商業道德和市場規則,主動抵制偽劣、低開發票等擾亂出口經營秩序的行為;第四,要逐步增強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盡力減少和分散風險。
商務部自2003年以來發布年度《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同時發布《國外貿易投資壁壘信息月報》,報告內容可在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網站(http://gpj.mofcom.gov.cn)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