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事件爆發一月后,雙匯發展終于宣告于今日復牌。停牌期間,業內一直看淡其復牌表現,股價跌停幾成共識。那么,雙匯發展此次宣告復牌,其底氣何在?是如其公告所說的“產品已陸續上架銷售,市場向好”那樣嗎?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8個城市,對雙匯產品的銷售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雙匯冷鮮肉在絕大部分賣場幾近絕跡,其火腿腸等肉制品亦受到巨大沖擊,個別超市銷量劇減五成。對于消費者而言,“瘦肉精”的陰影揮之不去,市場轉而將票投向了雙匯眾多的競爭對手。 根據4月16日發布的公告,雙匯發展將于今日復牌,此前業內紛紛看衰其股價表現,甚至認定跌停已無懸念。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上海多家超市及菜市場,發現市場上已少有雙匯牌冷鮮肉,而原來影響不明顯的雙匯肉制品也漸漸呈現頹勢,不少超市店內僅少量有售,部分超市甚至自雙匯“瘦肉精”事件后再也沒有進貨。 專家表示,雙匯經歷此次“瘦肉精”事件面臨著重大的品牌危機,要想重振市場尚需時日,這取決于其自身“改過自新”的勇氣、實際行動能力,以及消費者信心的恢復。
在經歷“瘦肉精”事件一個月后,雙匯發展16日發布公告稱,對該事件的情況已基本核實清楚,并將于今日發布公告并復牌。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來走訪了上海多家連鎖超市以及不少菜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已很少有“雙匯”牌生鮮肉銷售。 大潤發大寧店、樂購長寧店、家樂福中山公園店、好又多田林店以及農工商超市等店面冷鮮肉專區銷售的豬肉有來自雨潤、金鑼、愛森、五豐上食等品牌,但并未看到
“雙匯”的痕跡。 各區縣菜市場方面“雙匯”牌的肉鋪也是難尋蹤影。如今菜市場中雨潤、金鑼等品牌的肉攤鋪好找,但是尋得“雙匯”牌的攤鋪已屬不易。早先本報記者就曾報道,滬上不少原來經營“雙匯”牌冷鮮肉的店鋪已悄然改名換姓或者銷聲匿跡。 徐匯區漕河涇菜市場原來雙匯冷鮮肉專柜的老板雖然沒變,卻早已改投其他“門派”,如今賣雨潤牌冷鮮肉了。 浦東新區東昌路上的錦德市場原來也有一家經營雙匯冷鮮肉的攤鋪,如今已經沒有“雙匯”字樣了,并且標明產地為“上海”。旁邊賣豬肉的人員告訴記者:“雙匯出事之后,這家就不賣(雙匯)了,趕緊換掉了。”市場上不少人表示:“現在誰還賣雙匯,再賣就死定了。” 記者在閔行區的羅錦路菜市場也發現了同樣的情形,根據附近居民講述,菜場內原來也有一家雙匯肉攤鋪,自從雙匯“瘦肉精”事件之后就沒有了。 輾轉之下,記者終于在寶山區的聚豐菜市場發現了“雙匯”牌的肉攤鋪,不過發現已經是廢棄在一旁的角落里,早已無人經營了。 不過也有似乎已經挺過來的雙匯肉攤鋪。浦東新區益江路菜市場的“雙匯”肉攤鋪并未撤柜,但店主也坦言,“瘦肉精”事件發生之后,的確停業過幾天。 另外,據知情人透露,南京的超市和菜市場如今也難看到
“雙匯”牌的冷鮮肉銷售,市場幾乎都為雨潤和蘇食占領。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瘦肉精”事后,在原來影響看似不大的上海肉制品市場,如今雙匯也逐漸失去其陣地,尤其是在熟肉制品方面非常明顯。 早先,雙匯“瘦肉精”事件后,記者曾在樂購長寧店熟肉制品專區發現紅腸、灌腸、香腸等各種肉制品,雙匯與雨潤等品牌占有比例相當的柜臺席位。而近日記者卻發現原本旗鼓相當的席位已成過去,大部分地區已被雨潤肉制品占領。長長的冷藏柜臺上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零星擺放著雙匯的肉制品,而且種類也并不多;同時,記者也發現少數種類的雙匯肉制品中有好幾種為促銷產品。對于這種情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雙匯都遭曝光了,我們都賣不動,受到的影響特別大,我們現在基本靠雨潤來拉動銷量。” 記者在大潤發大寧店熟肉制品專區發現,柜臺擺放的雙匯牌熟肉制品僅有幾種,量也很少,較雨潤等品牌要遜色得多。當問及雙匯熟肉制品的銷量時,負責該銷售區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銷量反正就那樣唄,很多產品現在都沒貨了,你看很多貨架都是空的,我們的科長都不太讓進(雙匯的)貨了。” 家樂福中山公園店以及好又多田林店雙匯肉制品遭受的冷遇要明顯得多,不但種類與數量極少,放置的地點都在角落。 而在農工商超市龍華西路店,記者連雙匯火腿腸都很難找到。該店辦公人員告訴記者,自雙匯“瘦肉精”事件之后就再也沒有進過雙匯的貨了。“之前有雙匯的業務員聯系我們,但我們沒敢要。”該工作人員表示。
南京大學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喬均教授認為,雙匯經歷此次
“瘦肉精”事件面臨著重大的品牌危機。喬均表示:“這次事件與上次奶粉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并不相同,上一次是整個行業集體闖紅燈,大部分奶業集團幾乎都有
‘三聚氰胺’問題,因此不會全部倒閉,否則將沒有替代產品出現。” “這一次的雙匯不一樣,‘瘦肉精’事件僅僅針對其一家。而與雙匯相同的行業競爭對手則有多家,都沒有受困于‘瘦肉精’。因此,雙匯很容易被別的品牌替代掉,因為食品行業競爭激烈,其替代品牌很多,很有可能被消費者所拋棄,為競爭對手所蠶食。”喬均介紹,“據我了解,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雙匯冷鮮肉的銷售網點已紛紛被其競爭對手所
‘接管’,1個月時間幾乎全軍覆沒。” 喬均同時認為,雙匯“瘦肉精”事件在央視曝光后,雙匯在其品牌再造上缺乏力度。“不是靠總經理一個人在消費者當面吃火腿腸就能打消人們的顧慮。” 上海市肉類行業協會秘書長郁麟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雙匯‘瘦肉精’事件的出現,暴露了該企業在管理上的諸多弊端。雙匯市場的恢復主要在于其自身整改上能夠做出多大努力,在消費者心目當中恢復聲譽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