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31 作者:劉道彩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
|
近日,國家審計署公布的《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項目2010年跟蹤審計結果》,揭示了高鐵建設中存在招投標違規、資金和財務管理不嚴、部分工程監理不到位等7大問題。其中違規招投標合同金額近50億元;客站裝修裝飾和幕墻工程施工排斥潛在投標人,涉及金額4.9億元;虛假發票365張,涉及金額5312.95萬元。 此前就看到過有關高鐵違規、腐敗等問題的輿論。去年3月,曾有媒體披露,江橋京滬高鐵20億專款“被挪用”,1億元流入樓市,但無相關部門出來“辟謠”。去年12月,在滬昆高鐵湖南段招標結果公示當天,有舉報者稱,在“粉煤灰”招標結果中,有兩家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大規模中標。有關部門雖然進行了調查取證,但最終還是未對事件作正面回應。聯想到前一段時間鐵道部長劉志軍、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因嚴重違紀被查,再加上審計署查出的7大問題,似乎已從某種程度回應了公眾所關注的部分問題。 近年來,中國高鐵經歷了異軍突起式快速發展。短短幾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高鐵國家。但光環的背后,有些問題還是不容回避。高鐵是資金高度密集型項目,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工程規模在急劇膨脹;另一方面卻是從戰略制定到項目規劃,決策權僅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缺乏有效監管制衡。事實證明,有利益就會有貓兒膩,任何監管缺位的工程項目在面對利益考驗時,都難免出現官商勾結、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 然而,比腐敗更危險的是安全問題。處于腐敗陰影下的高鐵建設,本來就存在招投標黑幕、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再加上近年來“大躍進”式膨脹發展,安全問題讓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擔憂。從審計署的審查結果和媒體揭示的問題看,影響高鐵質量與安全的因素也并非空穴來風:曾經有外資高鐵物資供應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國內高鐵建設搶工問題非常嚴重。“為了搶工期,沒有培訓,沿線農民拉過來就干。”不僅如此,高鐵招標充斥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利益博弈,“有實力的拿關系,沒實力的才干活。”中標公司往往通過關系把項目拿到手后,再外包給其他公司,自己則坐享“介紹費”。經過層層分包,“最終施工的很可能是一個小施工隊,由于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施工單位就會偷工減料。” 高鐵是長遠工程、生命工程。雖然目前還沒有重大事故發生,但由于高鐵速度快、密度大,一旦出現事故,代價將異常沉重。腐敗陰影下的我國高鐵有無豆腐渣工程和安全隱患?有關部門應多些憂患意識,在完善體制的同時,不妨對高鐵來一場全面體檢,這不僅是對國家財產的負責,也是對職責的堅守、生命的敬畏。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