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經銷商購買iPad的消費者有望得到補償。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通報,經過與蘋果公司多次溝通,蘋果決定與授權經銷商協調,對在調價兩周內從授權經銷商處購買iPad一代平板電腦的消費者進行適當補償,但并未說明補償金額和具體時間。
廣州經銷商未接到通知
蘋果公司此前的政策是對于在自家直營店和在線商店購買的用戶才能退賠1100元。置眾多在經銷商、蘋果授權店購買的用戶利益不顧,雙重標準引起消費者不滿!半p重標準”有望在北京率先破冰,消費者可獲退賠。此前市場反應只是部分經銷商表示愿意自掏腰包,更多的經銷商仍不予表態。
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經銷商都聲稱未接到通知,更沒有收到蘋果的差價款,“蘋果先退給我們,我們才會考慮退給消費者”。蘋果優質經銷商廣州新聯工作人員表示,雖然蘋果公司已經通知經銷商可以先行退款給用戶,但目前仍未接到公司的正式通知。同樣是經銷商,北京和廣州或將出現新的雙重標準。
法律人士:是服務歧視?
對此,眾多法律人士都認為蘋果區別對待不同渠道的消費者,有服務歧視之嫌疑。雖然矛頭都指向了蘋果,但由于消費者是與經銷商簽訂買賣合同,很多投訴最終的結果還是處罰經銷商。也有評論認為,國內市場渠道體系復雜,全部經銷商都進行補償也不太現實。
蘋果強勢 經銷商無奈
據了解,很多代理和供貨商都希望獲得蘋果產品的授權,與蘋果合作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蘋果公司面對經銷商有很強的話語權,是否退賠、退賠范圍則完全由蘋果公司掌握。
經銷商只能叫苦不迭,國美、蘇寧等一些連鎖賣場由于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注重品牌形象,會先行退款給用戶,然后再等待蘋果結算這部分款項。
而一些小的賣場由于規模小、流動資金緊張、進貨渠道復雜等因素更加難以退賠,只能等待蘋果先退給他們才能返還消費者。
業內人士分析,只有財大氣粗的蘋果敢這么得罪經銷商。這次退賠事件讓消費者見識到價格保護政策,也為國內品牌樹立了范本。蘋果此舉也讓消費者將目光轉移到其自身直營店和在線商店,可以進一步壓縮中間環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