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價上調的預期正越來越強烈。而3月22日正是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之日。
國際油價在日本地震后走出一個小V行情后再度攀上高位。根據息旺能源監測,布倫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已達11.64%,遠超4%的調價紅線。而我國上次成品油調價為2月20日,調價的另一條件“22個工作日”也已經滿足,調價窗口再次打開。
由于國際油價高企,國內成品油價格尚未調整,給地方煉油企業帶來較大的壓力。中石化山東石油分公司副經理趙順本跟《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國內油價在每桶85美元至87美元,而國際油價達到110多美元。在高油價下,國際煉油行業出現巨虧,每噸成品油約虧損170美元。”
記者在上海、山東等地采訪了解到,有不少地煉、民煉企業因虧損已經停產,國內局部地區汽油資源緊張,汽柴油價格呈現批零一價,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開始暫停批發,主保零售。
申銀萬國石化行業分析師鄭治國向記者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再次上調,調價幅度在每噸300至400元之間,將基本覆蓋高油價對煉廠的壓力。如果價格上調300元/噸,則石油公司煉油板塊有望實現盈虧平衡。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認為調價已成必然,但會順延一段時間。“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連續上漲導致國內煉油企業成本隨之上升,如果不能上調成品油價格,有可能導致價格批零倒掛,企業蒙受虧損,因此國內在近期上調成品油價格的可能性較大。但是目前國內CPI高企,通貨膨脹壓力較大。4月5日即將迎來清明節,屆時出行、消費均會增加,為避免物價上漲,增加通脹壓力,國家在清明節后上調成品油價格的可能性較大。”
企業端對國家上調油價表示了謹慎,趙順本認為調高油價的同時也對成品油消費產生抑制作用。“如果真按原油漲幅而提高成品油價,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也很大,國內市場將難以承受。上次成品油調價,消費已受到影響。據了解,因上次提價,中石化山東市場成品油消費降低了兩到三個百分點。”
一位中石化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承認,高企的國內油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會很大,對汽車工業、建材行業的抑制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