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基金在2010年的風頭剛過,今年基金發行的風向又吹向了保本基金。 今年以來已經有3只保本基金先后成立,而目前正在證監會排隊候審的保本基金更多達11只。而在此前,國內保本基金僅有5只,僅占到全部基金管理規模的0.9%。
國泰保本基金投資管理小組的組長沙骎就預計,5年內國內保本基金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截至3月3日,市場上7只保本型基金合計管理規模僅為284.87億元。 面對千億“保本”天下,各家基金公司紛紛出招搶灘市場,但面對保本基金的創新,在保本機制的掣肘之下,基金公司明顯表示“有心無力”。
保本基金松綁,野百合迎來遲到的春天
保本基金個位數的時代即將終結,隨著近期保本基金進入密集申請期和發行期,甚至有觀點稱,2011年將是“保本基金元年”。 今年以來,匯添富和建信兩家公司率先引領了這波保本基金的熱潮,兩家公司的首募規模分別達到25.06億元和31.25億元,好過同期成立的其他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廣發基金緊隨其后,也推出了旗下首只保本型基金,據了解,其當前的募集規模也已經超過20億元。 與此同時,各家基金公司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為搶灘保本基金市場做準備。證監會網站的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1只保本型基金正在排隊候審。還有尚未排上號的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表示,目前正在抓緊準備材料。 而在此之前,國內基金市場只有5只保本產品。國內保本基金起步并不算晚,早在2003年,南方基金就成立了國內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險,2004年更迎來了保本基金的發行高潮,當年共有4只保本型基金成立,保本基金總數達到了5只,規模為110.29億元,占到全部基金管理規模的6.88%,但隨著2005年股市轉暖,保本型基金的發行基本陷入了停滯狀態。到2007年以后,保本基金僅以每年一只的速度發行。去年,基金發行速度加快,但全年成立的將近150只基金中卻沒有一只是保本型基金。截至2010年底,國內共有南方避險、銀華保本、金鹿保本2、南方恒元和交銀保本五只保本型基金,合計管理規模228.47億元,僅占到全部基金管理規模的0.9%。 從默默無聞到炙手可熱,保本基金角色的轉換全靠證監會一紙通知。 2010年10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出臺相當于對保本型基金進行了規范和松綁。”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說,在此之前,保本基金設立的門檻是比較高的,對擔保人的要求比較高,基金公司想發保本基金但比較難找到合格的擔保人,所以保本基金發行一直停滯不前。 國金證券基金研究總監張劍輝也指出,金融衍生品的缺乏以及擔保機構難覓是曾經制約保本基金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意見》則使得制約保本基金發展的瓶頸得到破解。 《意見》首先對擔保人的門檻進行了放松,將老規定中擔保人50億元的凈資產下限放寬為20億元,并將老規定中擔保人“已擔保的保本基金資產規模不超過其凈資產總額的2倍”提高至“10倍”,這些新規定都有利于解決目前保本型基金擔保人稀缺性問題。 新規定果然立竿見影。僅在該《意見》出臺一周后,就有4家基金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了保本基金的申報材料。保本基金的熱潮就此掀起。
保本基金需求增大
新規定一松綁,保本基金隨即遭到多家基金公司哄搶,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保本基金壓抑了多年的需求不無關系。 張劍輝提供了這樣一個數據。截至2010年9月30日,在除愛爾蘭和荷蘭地區外的UCITS(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市場中,3603只保本基金的資產規模已達到
1990億歐元,數量占到全部基金數量的11%,資產規模占到4%。在我國香港地區,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61只保本基金占到全部基金數量的3.38%,資產規模合計16.16億美元。而當前內地保本基金的管理規模在全部基金中占比僅為1.13%,保本基金擴容空間由此可見一斑。 國泰基金保本基金投資管理小組的組長沙骎更進一步提出,5年內國內保本基金規模可望達到1000億。 近期3只新成立的保本基金也均獲得了不錯的首募金額。對此,江賽春也指出,在當前股指震蕩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傾向于謹慎心態,保本基金作為重要的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在這種市場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對于保守的投資者,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又能獲取不定的超額收益,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另外,過去幾只保本基金不錯的業績表現也成為保本基金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張劍輝就指出,從國內保本基金的歷史運作來看,在過去的幾年中保本基金較好地實現了風險可控前提下收益穩健提升,顯示出退可安心保本、進可分享收益的特征。 國金證券的數據顯示,從國內過去幾年各個保本基金的完整保本周期來看,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收益。 在2005年、2008年和2010年的弱市中,5只保本基金體現了低風險的特征,2005年5只保本基金在上證指數下跌8.33%的環境下整體凈值增長6.35%,在2008年來的市場風險集中釋放過程中,保本基金的凈值縮水幅度也相對較小。2010年,保本基金又表現出相對低風險的特征,整體業績小幅上漲4.37%,與同期上證指數、開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相比優勢突出。 而在牛市中,保本基金也能分享到市場收益。在2006、2007、2009年的牛市行情下,保本基金整體亦取得52.08%、58.79%和10.58%的收益,高于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其中南方避險在2006和2007兩年凈值增長率均超過80%。
擴容難見創新
為了搶灘市場,各家基金公司也在保本基金上使出渾身解數。 早在去年,已經擁有7年保本基金經驗并成功運作3只保本基金的國泰基金再度發力保本基金市場,該基金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組建了國內首個專門的保本基金投資管理小組,由公司投資副總監兼研究部總監沙骎擔當組長,并由6名在權益類以及固定收益類投資管理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經理助理組成。 沙骎認為,今年保本基金將迎來井噴式的發展,國泰基金希望通過較業內同行更早一步搭建專注于保本基金管理的投資團隊來做到該細分領域的領先。 廣發基金旗下的廣發聚祥基金就提出了雙基金經理制的管理方式,由廣發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廣發強債基金經理謝軍和廣發核心精選股票基金經理朱紀剛分別負責債券和股票組合的投資。 朱紀剛表示,保本基金投資一般采用恒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即將資產的一部分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構成安全墊,以保證本金安全,在此基礎上,將一定比例的資產投資于那些風險收益相對高一些的資產上,這樣基本能保證本金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力求提高基金收益率。“由各具優勢的債券基金經理和股票基金經理共同擔任該保本基金經理,實現了保本基金的攻守平衡,在先保本金的基礎上再圖勝出。”
朱紀剛說。 “在雙基金經理制下,保本基金股債兩塊運作是分離的,放大安全墊之后權益類投資會逐漸放大,相對而言會更加進取。”江賽春評價道。 也有基金公司準備在產品創新上作出表率。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司已表示目前正準備開發利用股指期貨設計保本策略和管控風險的保本產品。而在目前證監會審批通道里,包括國泰基金公司等上報的保本基金產品中則已加入了“可投資股指期貨”的相關條款。 張劍輝也表示,《意見》也已經進一步明確了保本基金可以投資股指期貨及其金融衍生品,這將給保本基金的運作管理和發展帶來新的突破。利用股指期貨,可以為保本基金提供一個重要的保本工具,在市場波動期間,為保本基金的風險控制多一重保障。另一方面,股指期貨可以對CPPI策略進行增強。 CPPI策略是國際通行的一種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沙骎指出,保本基金運作關鍵就在于保本墊的積累,采用單一CPPI投資策略的保本基金,積累保本墊需要完全依靠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來進行積累,周期較長且較固定,制約可能的短期權益類投資機會,這就有種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比如保本基金前期積累保本墊期間正好遇上牛市,而后期可投資股票時又遇上熊市,這將嚴重影響保本基金的收益預期。而保本基金參與股指期貨后,基金管理人將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又多了一種為投資人創造更豐厚財富增值回報的選擇。 “最主要的是向海外保本基金靠攏,回歸保本基金本質。”沙骎表示。 “從目前發行的保本基金看,還未能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江賽春說,從今年發行的幾只保本基金的條款上看,跟以往的保本產品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不存在創新的說法,而目前也尚未看到可以投資股指期貨的保本基金。 不少基金公司也向本報記者確認了這一點。 “我們的產品申報上去了,但是并沒有任何創新,有創新的部分全部都修改掉了。”一家基金公司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證監會對保本產品的創新仍然抱著謹慎的態度,雖然該公司有從外方股東引進的很先進的保本模型,但是遲遲不能通過審批,只能棄新從舊。 “在保本機制不見創新的情況下,保本基金的井噴也只能是同質化競爭,行業的質變還看不到。”上述基金公司的內部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