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汽貿IPO隱藏財務風險
|
借貸度日 償債堪憂 庫存高企
|
|
2011-03-15 作者:記者 侯云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河北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龐大汽貿”)2月14日成功過會,成為國內汽車經銷商中的首單A股IPO。 龐大汽貿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唐山冀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1日經公司創立大會批準,整體變更成立。從創立之初,龐大汽貿就一直從事汽車經銷及維修養護業務。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躋身行業前列,成為斯巴魯在國內的三家總經銷商之一。在報告期(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及2010年1-6月)內,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4.20億元、6.02億元、10.11億元和6.33億元,業績相當搶眼。 然而,在利潤逐級攀升的背后,龐大汽貿卻隱藏著諸多財務風險。 目前,在我國汽車銷售行業中,汽車供應商一般要求經銷商須首先付全款才能提車。這一行業特點造就了公司的“資金饑渴”,而隨著經銷網絡的快速擴張,采購、銷售的規模增大,龐大汽貿對資金需求也進一步增加。 盡管這一現象在國內汽車銷售領域十分普遍,但讓人擔憂的是,龐大汽貿的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銀行借貸,這不禁讓人要問:龐大汽貿是否是靠借貸過活? 龐大汽貿招股說明書介紹,目前公司融資渠道主要依靠銀行;而現金流量表則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年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3.14億元、32.07億元、64.14億元和104.2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9.67億元、15.53億元、29.63億元和25.92億;借款收到現金30.73億元、46.70億元、80.54億元和83.47億元。很明顯,借款是公司的主要現金來源。 另外,報告期內龐大汽貿為購車者向銀行提供消費信貸擔保的金額分別為56.82億元、32.21億元、41.49億元和46.45億元,進一步加大了公司的現金壓力。 “龐大汽貿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來源過于依賴銀行借貸。如果公司與銀行合作關系受到限制,可能影響公司的現金流和經營情況。”一位財務分析師這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該人士還指出,招股說明書顯示,龐大汽貿目前股東中主要為自然人股東,并無外資股份和國有股份,也沒有實力強勁的機構投資者。因此,短期內龐大汽貿對銀行依賴的程度難有改觀,未來仍需通過借款來維持現金流。 “目前,龐大汽貿的借貸規模驚人,這將給公司帶來不小的償債風險。”這位分析師進一步提示。 資產負債表顯示,報告期內龐大汽貿資產總額分別為:82.65億元、118.14億元、190.36億元和308.37億元;負債總額為:75.81億元、105.37億元、168.90億元和281.42億元。經計算,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1.7%、89.2%、88.7%和91.3%。 盡管汽車銷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但和已上市的漳州發展、申華控股、大廈股份三家主營業務為汽車銷售的公司的39.31%、54.96%、44.27%(2010年上半年數據)相比,龐大汽貿的資產負債率遠遠高于上述公司。 “一般的流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60%左右,龐大汽貿卻高達近90%。這不得不讓人有所擔憂,特別是如果經營狀況出現突變,巨大的負債規模就可能轉變為巨大的償債風險。”上述財務分析師說。 另外,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龐大汽貿的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分別為266.20億元和15.21億元,負債合計達到281.42億元,而其期末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余額僅有23.14億元。 同時,龐大汽貿的短期和長期借款規模也在急速膨脹,短期和長期借款規模分別從2007年末的12.45億元、1.28億元,急增至2010年上半年的68.82億元、15.22億元。短期和長期借款占負債合計的比例,也從2007年末的16.4%和1.7%,激增至24.5%和5.4%,顯示出償債風險進一步加大。 受借款規模增大影響,報告期內龐大汽貿的財務費用也進一步攀升,分別達到0.71億元、2.3億元、1.43億元、3億元。其中,利息支出分別為:0.69億元、1.47億元、1.74億元、1.57億元。 除此之外,資產負債表還顯示,報告期內龐大汽貿的存貨也不斷高企,分別為17.19億元、39.68億元、36.37億元和63.84億元,增長迅速。其中,2009年末到2010年6月底,增幅達75.5%。 對此,上述財務分析師指出,盡管龐大汽貿的購銷率良好,但高企的庫存也加大了資產減值的風險,同樣有可能導致財務狀況惡化。 該分析師還指出,汽車銷售受政策影響明顯,一旦未來各地出臺限購政策,將使龐大汽貿的汽車銷售業務和經營業績受到影響。屆時,有可能放大“借貸過活”、“償債堪憂”、“庫存高企”等問題,并進一步加劇財務風險。 “另外,龐大汽貿在銷售上依賴汽車廠家授權,也是個問題。”上述分析師舉例,該公司是斯巴魯在中國境內的三家總經銷商之一,其斯巴魯銷售已成公司營業收入、毛利的重要來源之一。2009年斯巴魯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16.82%,毛利占31.57%;2010年上半年占公司營業收入15.64%,毛利占27.79%。不過,富士重工總裁森郁夫已公開表示,計劃在2012年4月開始實現斯巴魯本土化生產。屆時,龐大汽貿的“獨占”優勢很可能會被打破,其經營也將受到影響。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