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社會實踐,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已經日益突顯大國地位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如期實現和“十二五”規劃的即將到來,中華民族的振興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然而不容忽視的誠信缺失這一市場經濟的毒瘤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雖然已經多次做出部署,但各級政府就如何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精神,在確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見成效上還有一段差距,為此建議:
一、國家要在加快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上加大推動力度
適時召開全國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建議全國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不論經濟性質,都要倡導設立信用管理機構,配備專業信用管理人員,適時向社會發布企業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我認為這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途徑,更是推動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這對促進我國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國家要在加快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上加大宣傳力度
信用體系建設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和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已迫在眉睫。然而就我國目前“誠信缺失”這一項頑疾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為此,我建議中央電視臺應適時建立“信用話題”欄目,配合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進程,強化輿論宣傳和導向作用。大力提倡言不信,行必果的傳統美德。努力在全國形成一個誠信為本,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輿論宣傳工作,強化企業法人和廣大公民的信用意識和遵紀守法觀念。營造出人人講信用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國家要加快速度出臺《誠信條例》為信用立法做好準備
近年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金融環境的改善,政企業以及個人的信用水平,信用意識都在不斷地得到了提升,可以說目前我國已經基本確立了全面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
四、要加大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上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體系建設的力度
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服務體系,我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獨立第三方能否向社會提供權威的信用產品,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為此我建議國家發改委應在現有國家信用監管的基礎上,完善各省、市、自治縣的信用監管體系,健全監管體系的預警機制,對各級信用服務機構進行考核,適時向社會公布國家認定、公眾認可的信用服務機構名單,適時淘汰服務質量低下、服務體系不規范的服務機構,使信用服務機構切實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下,發揮獨立第三方的權威作用,使社會對信用產品的采信形成品牌效應。各級政府要著眼于培育信用市場,發展信用交易。提倡政府、企業和個人充分利用品牌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產品和相關信用服務,切實培育和擴大全社會的信用需求。
去年溫家寶總理做客新華網時講到:一些企業見利忘義,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整體利益,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講,對于整個社會來講,道德問題十分重要。我認為誠信和道德是現代社會應該解決的緊迫問題。”
那么什么是道德?其實最重要的:第一是愛人。每個企業家或者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有值得熱愛群眾、熱愛國家。第二,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情是道德的基礎,企業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見利忘義,把自己掙的錢建立在別人的痛苦甚至生命上,那是可悲的,也是法律不允許的。
近年來,我做為一個講道德,守信用的受益者,切實感到信用二字無論是對企業和個人都是立足的根本。我堅信,一個“興誠信風、鑄誠信魂、為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良好社會環境,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一定會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