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龍江墾區建設農場第二管理區農機工人在調試播種機。新華社發(周良君
攝) |
依靠境外土地資源拓展糧食產能,黑龍江墾區取得了明顯成效。預計到2015年,墾區境外農業開發面積將超過4000萬畝。近年來,黑龍江墾區立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打造“域外墾區”。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隋鳳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黑龍江墾區是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現代農業發展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赴境外進行農業資源開發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可以推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而且可以將墾區技術優勢轉化為物質財富,實現互利共贏。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墾區在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共開發土地120萬畝,境外投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累計輸出農業機械超過3000臺/套,輸出勞務8746人次,生產糧食超過15億斤,實現效益1.5億元人民幣。黑龍江墾區在美國、香港、朝鮮等地成立境外公司超過15家,初步形成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為加快構建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國際化超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奠定了良好基礎。
隋鳳富說,“十二五”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歷史關鍵時期。未來五年,黑龍江墾區將緊緊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提升北大荒集團國際競爭力為出發點,繼續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重點開展境外農業合作和畜牧養殖,力爭到2015年,境外農業開發面積超過4000萬畝,實現構建“域外墾區”的宏偉設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目前,黑龍江墾區“走出去”戰略正由農業單項開發向多元項目開發延伸。墾區境外農業開發以在俄羅斯種植大豆為起點,目前種植作物已經逐步擴大到玉米、水稻、小麥、蕓豆和蔬菜等;合作形式以大農場套小農場居多,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又出現了與國內大公司合作、與東道國公司合作、機械投入、勞務合作等多種形式;合作內容逐步擴大到木材采伐,礦藏開發,農產品和農機具貿易,良種培育及研發,畜禽飼養,物流體系建設等。
2011年,墾區將繼續加強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合作,重點推動寶泉嶺遠東農業公司、建三江洪河農場、紅興隆饒河農場和曙光農場、綏化烏爾米公司等在俄羅斯的農業開發項目。大力開發巴西、阿根廷及北美市場。實現種植面積150萬畝,重點推進北大荒集團在巴西收購可墾荒地建設項目,推進北大荒商貿集團在阿根廷的農業種植項目,加快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原料采購與物流體系建設項目進程,依托在巴西圣保羅、美國芝加哥、香港設立的境外分支機構,建立起以大豆為主的農產品采購、運輸、港口、倉儲等國際物流體系。加強與東南亞等國家的合作。重點推進北大荒種業集團在菲律賓的農作物新品種研發合作項目,為建立東南亞區域性經貿網絡奠定基礎。積極推進紅興隆金石礦業公司在朝鮮的礦藏資源合資合作項目。
隋鳳富告訴記者,黑龍江墾區“走出去”范圍,由鄰近國家地區向歐美新興國際市場邁進。墾區將在現有基礎上,擴大“走出去”區域范圍,重點推進與古巴、烏克蘭、蒙古等國家境外農業種植項目進程。在“走出去”體系建設上,黑龍江墾區正由國內運營向國際化運營轉變。墾區加快與國內外大專院校、專業人才培訓機構聯合,加快建立與“走出去”相適應、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國際貿易、金融、經管、外語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為“域外墾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