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離不開消費,在形形色色的消費中,您是否察覺到自己有時候不知不覺已經陷入到消費陷進中去了。在“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編者為您梳理盤點最可能存在消費陷阱的十大行業。
餐飲行業:民以食為天,在全社會飲食狀況大為改善的同時,餐飲消費也存在了諸多問題。其中存在的陷阱就有節假日菜短斤缺兩,食物變質,小食紙巾多收費,酒水強迫消費,結賬時暗做手腳等。
通訊行業:近十幾年來整個電信服務業保持了平穩增長勢頭。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市場,而在通訊中存在的陷阱也日益增多。例如:電信企業擅自開通收費項目、計費不合理、贈送話費承諾無法兌現、無故停機、更改套餐等。ADSL寬帶上網業務服務范圍與宣傳內容存在差異。
手機行業:幾年來,手機已從奢侈品轉變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國人生活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轉變。在手機行業的消費環境中,手機投訴總是居高不下。其中手機方面存在的陷阱就有:不給登記維修記錄;不說明維修時間;水貨手機當作行貨出售;改版機當作行貨正品出售;二手手機換殼當作新機賣。電池質量問題、非正常關機、通話音質、外殼破裂、液晶顯示黑屏等。
汽車行業:近幾年,隨著汽車開始進入普通百姓家庭,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為購車做好了準備,但有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買車者對商業合同和汽車專業知識不了解等弱點,欺瞞消費者,給購車者設下了重重“陷阱”。舊車變新車,車內小裝飾做大文章。保險便宜理賠難,新車出現質量問題退換無門,隱瞞車輛真實信息,合同承諾不兌現,保修期內不保修。
房地產業:去年,各地房地產市場銷售異常火爆,房地產消費投訴案件也逐漸增加,開發商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常會在購房者簽約后變更布局。如增加樓棟或樓層,侵占綠地、水體等公用面積等。缺少相關手續及許可證,消費者購房后無法辦理房屋產權。廣告宣傳或與實情不符或有意含糊其辭,購房入住后方知被“忽悠”。格式合同不平等,房屋出現了質量問題,賠償損失難,退房更難。
培訓補習行業:最近幾年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訴增長迅速,增幅甚至超過了食品和醫療消費,北京、上海、深圳尤其嚴重。培訓陷阱主要有:名校、名師實為“外包”,:免費材料做誘餌,承諾退費有貓膩,虛假宣傳、收費混亂,魚龍混雜,先辦學后辦證,甚至不辦證,費名降暗升甚至二次收費。
美容行業:女性朋友在追求時尚和美麗的同時,要注意存在美容行業中的一些陷阱。“免費美容”是個文字游戲,從業人員經常以“免費、贈送”等形式做誘餌,變相推銷化妝品。很多美容院沒有收費標準,強行推銷高消費項目,隨意收取附加費用,價格、折扣混亂。美容產品調包,為了圖方便,一些美容的人將購買的美容產品留在店內,等下次去美容時再使用,這很容易讓別有用心的商家鉆空子。
網購行業:網購現如今已經成為許多網民的習慣,然而網上購物,特別是C2C網店上存在很多網購陷阱,有些網站存在著假信譽、假鉆石、假皇冠問題。有一些網店會以沒有支付寶,支付寶不好用等等借口,要你給他直接匯款到對方賬號上。還有一種就是現在支付寶開通了直接轉帳即時到帳,這本來是為了方便大家,恰恰被一些騙子利用。夸大產品功效,宣稱含有高科技成份或具備先進功能;貨不對板,質量低劣,消費者使用后與廣告宣傳相差甚遠;此外還有,“網購”缺憑證,質量不“三包”、售后服務承諾不兌現。
家電維修行業:家電維修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涉及千家萬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電飯煲等等的家電產品,從大家電到小家電普遍應用于每個家庭,并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由于家電產品的廣泛使用,維修市場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家電維修行業存在不少的陷阱:空調“免費安裝”仍收費,買平板電視需另購配件,維修費用無標準。在維修過程中虛列修理項目亂收費、使用偽劣零配件或偷換原材料、原配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物流行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憑著快捷和方便的優勢,快遞業務已經逐漸成為廣大消費者郵寄物品的首選,目前物流行業存在的陷阱還真不少:一是利用消費者大意,沒有購買貨物保險,貨物丟失后,快遞公司不管丟失貨物的價值只同意按貨物運輸費用的二至三倍賠償;二是消費者收貨時,快遞公司不提醒消費者驗貨,事后消費者發現貨物少了或壞了,則以消費者簽了驗貨單為名不承擔責任;三是承諾的送貨時間不能按時送到,給消費者帶來了損失卻不肯賠償;四是當出現寄遞重大糾紛后,干脆宣布倒閉;五是出現糾紛后將責任推到接貨的業務員身上,推說業務員辭退了,從而來個死無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