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資委已經成立了以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為組長的鞍本聯合工作小組,這將大大加快推動兩家鋼鐵企業實質聯合重組為一個市場主體的進度。”在5日舉行的人大遼寧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發言沒多久,就提到省內兩家令人憂心的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
此時的本鋼集團,已經將“同城兄弟”北臺鋼鐵納入旗下,而鞍鋼也實現了與攀鋼的重組,并在國際市場開始了一系列的布局。
“重組+結構調整”
早在2005年,鞍鋼和本鋼就已經聯合重組成立了鞍本集團,并在沈陽舉行了揭牌儀式。但在此后的5年時間里,鞍本集團一直是個名稱,而不是企業實體,鞍本集團并沒有實質性整合。
根據當時的規劃,重組后,雙方將首先從聯合采購、聯合銷售、統一報表、統一規劃等方面入手,組建一個聯合體的架子;第二步則是實現雙方資產重組。而現在看來,當初的預期顯然過于樂觀。
之所以兩家企業至今仍是聯而不合,鞍鋼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與鞍鋼集團和本鋼集團分屬于不同出資人有關,鞍鋼集團為央企,出資人是國務院國資委,而本鋼集團的出資人則是遼寧省國資委,而且合并重組涉及人財物等具體細節很多,需要有強有力的層面來進行推進。
在此期間,兩家鋼鐵企業則分別與同屬一個出資人的另外兩家鋼鐵企業成功實現了重組,其中本鋼合并了北臺鋼鐵,鞍鋼則與攀鋼合并。
對此,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在兩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目前鞍鋼與攀鋼的整合已經進入了實質的階段,比如攀鋼的上市公司已經制定了方案置出鋼鐵資產,置入鞍鋼旗下的礦石資產。
張曉剛還對本報說,除了推進外部的重組,鞍鋼本身還會加快內部的產品結構調整,這將是公司在“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工作,“總的來說是‘有保有壓,有上有下’,重點淘汰一些落后的普材產能,并研究介入不銹鋼產品的可能性。
目前在鞍鋼的產品結構中,主要包括板材和建筑鋼材,鞍鋼本部還沒有不銹鋼產品。張曉剛告訴記者,在整合攀鋼后,攀鋼旗下的長城特鋼已經有了一定的特鋼基礎,未來鞍鋼本身也在考慮介入不銹鋼項目,以讓產品結構更加完整。
與普鋼項目相比,不銹鋼等特殊鋼是高附加值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寶鋼也上馬了不銹鋼項目,不過也是先品嘗了初期虧損的苦澀。
海外擴張上下游
在國內進行整合調整的同時,鞍鋼也在國際市場進行著布局。張曉剛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此前一度受到美國方面阻礙的在美國建廠項目在審批上已經沒有障礙,之后鞍鋼還會繼續關注其他海外市場的機會。
去年下半年,鞍鋼曾與美國鋼發展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美國合資投資建設4座螺紋鋼廠及1座電工鋼廠。不過在此之后,50名美國國會議員通過美國國會鋼鐵聯線(Congressional
Steel Caucus)致函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敦促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全面審查鞍鋼集團與美國鋼發展公司合資建廠計劃。
對此,張曉剛對本報記者表示,經過美國合作伙伴與美國政府方面的溝通,美國鋼廠項目目前在審批上已經沒有問題,正在等待鞍鋼方面的正式注資,而未來鞍鋼會繼續關注海外資源和鋼廠以及下游加工業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個月,張曉剛還與英國斯坦科集團總經理Julian簽署協議,共同成立鞍鋼英國控股公司,作為雙方區域投資合作平臺,鞍鋼英國控股公司將收購英國USS鋼材加工中心2/3的股份,實現對該中心的主導控制。
對此,張曉剛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鋼鐵企業的發展一定要進行產業鏈的延伸,以增強對客戶的服務能力,這也是鞍鋼希望在海外擴張深加工領域的原因。“實際上在幾年前,鞍鋼已經在西班牙、英國等地建立了類似加工中心,今后還會在一些發達國家繼續關注類似的機會。”
不過,對于目前鋼廠熱衷的海外資源收購,張曉剛卻認為目前要謹慎出手,“要到五年后看現在的收購成本高不高,穩妥更重要,現在很多資源類產品,尤其是鐵礦石的收購價格已經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