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即將開幕,標志著“兩會”會期正式開始。在接下來的12天時間里,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各界將圍繞“十二五”規劃等重點議題,為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出謀劃策,進一步凝聚科學發展的共識。包括證券市場投資者在內的人們,都將努力從兩會上讀出中國整體經濟或者相關特定領域的政策信號。 在2月27日兩會召開前夕,溫家寶總理通過新華網與全國人民交流,廣泛涉及了經濟、社會等熱點話題,其中就物價房價、收入分配、教育養老等傳遞了諸多積極信號。特別是強調了經濟轉型的重要性,明確表示把持續多年的8%的經濟發展目標下調為7%。可以說,主動下調經濟增長的目標是一個轉折點,體現了中央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決心,也體現了對未來經濟走向的信心。 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歸宿就是吸納就業,現在政府決定以7%的增長率解決持續升溫的就業壓力,就給經濟轉型打開了巨大的空間。2010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已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要求,其中“改造提升制造業”、“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內容引起投資者極大的關注。在論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建議》再次強調“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其中包括“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這兩個大項均與證券市場相關。因而,無論從經濟轉型所涉及的具體產業規劃來說,還是從服務大局、支持改革頂層設計來說,還是從落實公平正義和保障民生來說,證券市場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并且,證券市場也將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推進落實而煥發更大的活力,拓展更大的空間。 與往年一樣,在兩會召開之際,投資者也會對當期市場行情給予期待。而從近20年來的歷史來看,兩會期間,國內股市上漲的年份占比較大。除1995年、1998年、1999年、2001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滬指均在2月取得正收益;除1991年、1993年、1994年、2005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滬指均在3月取得正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會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股指多呈上漲走勢。我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投資者對于兩會寄予厚望,二是每年的二三月份是中國重要的“投資規劃季”,三是中國投資者有秋收冬播的習慣。 事實上,每年3月的全國兩會更像是一次大檢閱,其中包括對上一年經濟工作得失的進一步總結;而當年經濟工作的具體部署也在會議期間得以充分討論和放大傳播。從這個角度上看,兩會期間及其前后一段時間內的股市行情,其實反映的是對全年的預期。我們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所不同的是,今年恰逢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人們的預期甚至會延伸到未來5年的時間范疇。 就近期股市行情來看,由于市場題材豐富、資金相對充裕、上市公司業績可期,同時,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不高,大盤平穩運行將是主調,并有可能在當前基礎上進一步上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諸多的外部挑戰,諸如國際糧價、油價以及熱錢等均對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構成較大壓力。而統籌國內和國際、長遠和近期的利害得失,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模式和應對危機的機制,是根本之根本。 我們預期,今年的兩會一定能夠匯民智、集民力,達成穩定發展、加快轉型的共識,并形成科學發展的新的推動力。我們也預期,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持平臺的證券市場取得更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