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我們又迎來了兩會。我們充滿期盼,因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穿越國際金融危機走向復蘇的關鍵之年,更是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發生重大轉變之年。 我們期盼,兩會確立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和必然性的共識。 即將交付兩會審議的“十二五”規劃草案,是首個使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用語的五年規劃草案。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替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兩字之變透露出中國經濟轉型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對中國經濟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也是對國際經驗的合理借鑒。由“增長”變“發展”,明示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內涵將進一步深化,外延將進一步拓寬,將涉及發展理念的變革、發展模式的轉型、發展路徑的創新,一言以蔽之,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與科學發展觀、包容性增長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我們期盼,兩會廣開言路,凝聚智慧,形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上下合力。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能源、資源和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日益加大;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保持經濟較快發展的任務并存;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解決……所有這些矛盾的化解,需要我們上上下下形成合力。 環顧全球,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在各自發展道路上都面臨如何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梢灶A期,雖然各個經濟體面臨的轉型課題各不相同,但追求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將是全球共同的訴求和趨勢。我們期待代表委員們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行系統性、綜合性與戰略性的思考,為迎接全球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作好謀劃和準備。 我們期盼,兩會綜合考量內外種種因素,科學部署“十二五”開局之年的發展大業。 2010年是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復雜的一年,今年,這些復雜和困難的因素仍然存在。從國內看,通脹壓力有可能持續上行,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消費關系不夠均衡,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從國際看,主要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飽受通脹困擾,主要經濟體政府債務負擔沉重,金融體系還存在大量呆壞賬,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從現實看,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地方追逐G
D
P高增長沖動預期加強,容易干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 2011年是全面謀劃“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繼續應對后危機時期的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我們只有深入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徹底轉變發展觀念,才能科學部署,切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化解經濟發展中現實和深層次問題,實現開局之年經濟的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 春天里,我們充滿了期盼,期盼著13億人民熱望的兩會能把我國經濟和社會事業帶入一個非凡的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