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印品滿天飛 揣著明白裝糊涂
郝驚雷狀告嘉德,轟動了中國收藏界。人們關注郝驚雷這場官司的輸贏,更關注由此引發的兩大問題:一是《拍賣法》與《刑法》的沖突;二是古董藝術品拍假已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作為一個行業,拍賣行復出在中國大陸的時間是1992年。為扶持這一行業,《拍賣法》在六十一條中規定了“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為古董藝術品與普通消費品不同,有的年代久遠,誰能百分之百地證明它就是真品或真跡?其真偽品質很難確定,假若買賣雙方總在真偽瑕疵問題上糾紛不斷——時常會有這種情況,一件古董或藝術品,甲、乙兩地鑒定其真偽,結論截然不同——拍賣行的經營注定難以為繼,所以會有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規定”。但問題是,假若拍賣人、委托人利用這一“規定”故意拍假售假怎么辦?有人說那屬于刑事犯罪,可用《刑法》予以制裁。然而誰會承認自己是知假拍假或售假呢?找不到證據,又如何適用《刑法》? 事實上,拍賣場上借助《拍賣法》第六十一條中相關“免責規定”的庇護,大肆拍假、售假的大有人在。 天津一位畫家,閑時臨摹名家的字畫,為賺錢,也為顯示個人的功力。他對記者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相信、甚至崇拜拍賣行,后來就完了,好幾次他去觀摩藝術品拍賣會,發現他畫的贗品在上面,還有人在那兒傻乎乎地競拍。再后來,他發現連一些比較知名的拍賣行也在干這事,他就奇怪了,是自己制作的贗品真已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還是拍賣行的行家們裝糊涂?一次他還傻不嘰嘰地去提醒人家說:“我敢保證這幅畫作是贗品!”豈料人家對他說:“懂規矩嗎?只看別說,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有人看它還就是真跡呢。”這位畫家又奇怪:拍賣行怎就不怕事后別人找他的麻煩?后來他弄明白了,原來是有一條“法規”在保護著拍賣行,只要他聲明“我們不知道這個東西的真偽”,他就沒有責任了。 藝術品造假,自古有之。但近幾年,造假分子為快速地謀取暴利,竟然動用起復印機,用先進的電子技術成批地復制藝術品,然后拿到市場上出售。那種贗品,記者在很多古玩店,尤其是旅游景點的商店里見過,紙是宣紙,作舊的技術足以蒙倒外行,還有筆墨勾描的痕跡,但那筆道兒用高倍放大鏡一看,散布在其附近的、噴墨印刷散射出來的墨點就能顯現出來。 郝驚雷告訴記者,如今造假分子使用的復印機越來越先進,一般的高倍放大鏡已看不到其墨點,用顯微技術才能看清其印刷的痕跡。日本近兩年研制出更加先進的復印技術,日本人利用高新技術,再配以人工勾描制作出來的高仿印刷品,畫法、書法連同印章,看著好像都對,中國老專家們那套傳統的鑒定方式無法分辨。這樣的偽作,除了送往某些高檔的古玩店外,全都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手段送往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場,因在拍賣場上更容易賺到大錢。他跟嘉德打著官司的那三幅拍品,他分析極有可能就是來自日本。事后他曾搞過調查,發現日本方面有人在利用中國的收藏熱賺錢,有專門負責復印制作假畫的;有專門將假畫帶進中國的;有專門負責把假畫收進拍賣場的;有的假畫早在日本境內就被“拍賣”過一次,像洗錢一樣,給假畫披上一道“海外回流文物”的光環。郝驚雷曾經干過拍賣行,深知其中的道道,造假分子為什么敢蒙拍賣行?難道他們認為所有的拍賣行都是外行?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拍賣行的心理:管你真偽呢?東西賣出去我收傭金就行。而實際上,有的拍賣行,其本身就直接參與了這種拍假售假的活動。 著名書畫收藏家郭慶祥對記者說,郝驚雷的遭遇僅是中國拍場拍假黑幕的冰山一角,實際上上當受騙的買家們多著呢,只是擔心斗不過拍賣行背后法律授予的那道“免責牌”罷了。再就是好多人不像郝驚雷那樣光明磊落,官司一打,得,誰都知道那拍品是假的了,頓時它就一文不值了。你不言聲兒呢?找機會再把它拍出去,至少把這東西拍給你的那家拍賣公司不會拒絕你,這樣你或許就不賠,沒準還會賺上一把,所以很多人就采取了這樣的方法。很多人信奉“只要能賣出去就是真品”的謬論,真正一個“傻子買,傻子賣,還有傻子在等待”。 采訪中很多人對記者提到,如今拍賣場已成高仿印刷品謀取暴利的最佳途徑,經營此道的人們,所獲利潤不次于販運軍火和毒品。談到高仿印刷品及其贗品混跡于市的規模,人們說這很難說清,因為在中國就沒有一個負責調查藝術品真偽的司法部門,沒人統計這事。只有郭慶祥給記者作過這樣一種分析,他說:“1993年拍賣書畫藝術品時,即使是最大的拍賣行,推出的《拍賣圖錄》也就是一本,頂多兩本。你現在看看,一場拍賣會,提供的《拍賣圖錄》是幾箱,甚至是幾十箱,張大千、齊白石等名作多得鋪天蓋地。按規律書畫藝術品應該是越拍越少,大家都收藏嘛?怎會越拍越多,多得不得了?哪家拍賣行都說自己征集的是真品,甚至是精品,但可能嗎?張大千、齊白石當年的確是以畫養家,畫了不少的畫,但也不至于多得滿天飛啊?不用問,那絕大多數的拍品,全都是假的。” 對此,北京一位服務于某大拍賣公司的律師說:“沒辦法,開始大家還能把握著自己的良心,心想不能壞了自己的名聲。無奈大小拍賣行越來越多,這個行當門檻低呀,辦個拍賣行很容易,好多東西你不收,別人收,而且拍得還很火,賺得盆盈缽滿。漸漸地你也就挺不住了,于是就全都跟著一塊干了。說實話,有時是那贗品制作得特別逼真,把替拍賣行掌眼的也給騙了。但更多時候,是拍賣行揣著明白裝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