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1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重點工作之一,場外市場建設目前已進入加速推進期,試點實施方案、做市商制度指引等一系列相關規則已形成初稿,高新園區試點范圍擴大引而待發,以中關村(7.70,0.10,1.32%)代辦系統為基礎的場外市場建設路徑正逐步明晰。 權威人士表示,代辦系統5年試點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場外市場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目前從制度安排、規則設計、技術環節準備、高新園區籌備等情況看,均已具備擴大試點的條件。資深從業者指出,未來新三板市場可能呈現出規模大、掛牌便捷、融資手段靈活、退出機制良好等四大特點,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也將隨新三板建設的推進而更趨完善。
代辦試點成效顯著 擴大條件具備
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試點于2006年1月獲國務院批準啟動,2009年6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從投資者適當性、公司掛牌條件、轉讓結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股份限售制度等五方面對原試點辦法進行了調整。 權威人士日前向記者表示,代辦系統試點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有序,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經過實踐,探索了資本市場服務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建設、服務于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和企業發展的新途徑,建立了一系列基本制度規范,探索了場外市場建設的寶貴經驗,主辦券商也探索出一套較成熟的業務模式,目前已經具備擴大試點范圍的基本條件。 申銀萬國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總部總經理張云峰對此進一步分析表示,至少已有四方面因素支撐中關村試點范圍擴大。 一是新三板市場風險可控,從試點初期到目前,二級市場投資者虧損比例很低,機構參與定向增發虧損比例也很低,新三板市場投資者專業性較強,可以實現買者自負;二是掛牌企業絕大多數處于快速成長期,2009年新三板公司凈利潤整體同比增長39%,2010年上半年69家掛牌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75%;三是其他國家級高新園區準備充分,主辦券商從2007年開始接觸其他園區企業,無論從儲備資源還是中介機構準備情況看,都已比較充分;四是代辦系統一系列制度行之有效,雖然已公布的新三板制度規則數量并不多,但大部分已形成框架或初稿,正在研究并進一步完善。 來自中關村管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共有119家企業參與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其中已掛牌企業76家,涵蓋軟件、生物制藥、新材料、文化傳媒等新興行業;20家掛牌公司進行了24次的定向增發股份,融資11.73億元,平均市盈率20倍。
試點實施方案擬定 或現四大特點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在1月召開的“2011年度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部署工作要點時明確指出,將“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抓緊啟動中關村試點范圍擴大工作,加快建設統一監管的全國性場外市場。” 據了解,推進場外市場建設的思路已基本確定,中關村試點擴大的實施方案也已擬定,但尚未形成最終定稿。 消息人士透露,證監會統一監管下的場外市場建設將以新三板為基礎,試點范圍分批次擴展至其他符合條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企業掛牌將沿用新三板做法采取注冊制,擴園同時引入做市商制度,同時取消代辦系統原有最低交易單位為三萬股/手的規定,最小報價單位拆分為1000股/手,合格個人投資者也將被允許重新進入新三板投資。 “雖然下一個階段新三板市場將向個人投資者開放,但由于掛牌公司多處于初創期,存在一定投資風險,采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從交易經驗、資金量等方面設定一定門檻十分必要。”西部證券新三板業務負責人程曉明表示。他同時提到,做市商制度的同步引入將有利于新三板市場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估值體系,同時適當增加市場流動性。 資深人士預期,實施新的試點方案后,新三板市場有望體現出下述四方面特點,一是企業規模遠遠高于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二是掛牌更加快捷,掛牌流程、手續簡便;三是融資手段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能夠實現“按需融資、小步快跑”;四是有良好的交易退出機制,在目前已有協議交易、集中競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做市商交易模式等更為有效的方式,市場資源配置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張云峰介紹,目前其他國家級高新園區擬赴新三板市場掛牌的企業中,IT行業的企業較多,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符合“兩高六新”特點的戰略型新興產業企業占比比較大。 “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其建設加速推進不僅能為作為高新區主力的高科技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支持,也能為其改制、實現規范化經營搭好平臺。”程曉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