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宣布,自20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350元,這只懸了很久的“靴子”終于落地。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成品油調價兌現有利于刺激市場釋放資源,消除潛在的“油荒”隱患。同時由于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走高趨勢明顯,預計我國成品油調價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上漲幅度打折扣
2011年的第一次成品油調價,比以往來得要晚一些。根據國內多家能源研究機構的監測,早在1月下旬,成品油調價的窗口已打開,但考慮到春節因素,市場已猜到調價要拖至春節之后。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成品油調價參考的原油價格之一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受中東局勢影響,突破每桶100美元,帶動三地原油變化率不斷攀升,成品油調價已不可避免。根據東方油氣網監測,截至2011年2月17日,布倫特原油現貨、迪拜原油和辛塔原油評估價平均為101.633美元,三地移動平均值97.809美元,三地原油變化率為11.499%。 這是自2009年我國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三地原油變化率出現的歷史最高值,而從當前國內油價上調的幅度來看,這也是國家對漲價打折力度最大的一次。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如果完全按照三地變化率漲幅來調整,上漲幅度可能超過每噸800元,而考慮到國內通脹壓力及市場承受能力,這次調價差不多打了“四折”。 中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高級工程師丁少恒也認為此次漲價的幅度低于預期。此前,市場普遍預計上調幅度在每噸500元左右。“對待成品油漲價,國家往往會打折,因此在預判的時候早已考慮了打折的因素,但沒想到此次打折幅度如此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