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的悠悠往事,仿佛突然在一天之內有了個了斷。 2月17日,蘇泊爾公告稱,第二大股東蘇泊爾集團和第三大股東、集團董事長蘇增福分別向法國SEB公司轉讓蘇泊爾12.17%和7.83%的股份。轉讓完成后,SEB將擁有蘇泊爾71.31%的股權。 SEB此前已絕對控股蘇泊爾,交易完成后,蘇增福不再持有蘇泊爾股份,蘇泊爾集團仍為第二大股東,但持股比例降為11.76%。 蘇泊爾公關主管張麗萍表示:“大股東增持,應該說是個好事情,說明對公司發展有信心。另外公司董事會結構沒有變化,仍由中方人員任董事長。每年也還會維持高額的品牌維護投入。” 巧合的是,2月17日商務部公示稱,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原巡視員郭京毅被正式開除公職。蘇泊爾和郭京毅有著密切的關系。2010年5月,北京市二中院對郭京毅的受賄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書顯示,2006年SEB收購蘇泊爾的過程中,蘇泊爾現任董事長蘇顯澤為了讓商務部放行,涉嫌向郭京毅行賄30萬元。郭京毅是當時反壟斷調查辦公室的副主任。 而且,隨著郭京毅的東窗事發,蘇泊爾高管層開始頻繁拋售股票套現。僅蘇顯澤本人就在2010年7月16日之前連續減持15次,共計減持150萬股以上,套現超過4000萬元。 此番隨著蘇增福的徹底退出,蘇氏在蘇泊爾的“痕跡”也僅存蘇顯澤所持415萬股限售股和蘇泊爾集團持有的6791萬股,蘇氏合計占股比例不超過13%。逐漸淡出蘇泊爾,頗有和郭京毅“劃清界線”的意味。 另外,蘇氏父子的減持正好為轉行提供必要資金,是一舉兩得的做法。張麗萍表示:“集團層面近幾年新業務拓展速度確實很快,也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如房地產就是大力拓展的業務。” 事實上在此次轉讓之前,蘇泊爾集團就已經不把蘇泊爾股份納入子公司考核范圍。2010年,蘇泊爾房產公司、蘇泊爾制藥、蘇泊爾港務公司甚至衛浴、旅游、餐飲等業務都亮點紛呈。外界也多有猜測蘇泊爾有意轉型為房產企業,放棄炊具和小家電的本行。 蘇泊爾內部人士介紹:“SEB控股以來雖然公司管理團隊還是中方為主,但外國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日常管理中。”蘇氏是否將完全退出,還有待下一個減持窗口的檢驗。 不過SEB已經提前表態:三年之內不會使蘇泊爾退市,并維持現有董事會結構不變。張麗萍也表示,蘇顯澤至少目前仍擔任蘇泊爾的董事長一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