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利率部分市場化
1998
央行連續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擴大了商業銀行自主定價權,提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程度;目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已不再設置上限,下浮幅度保持10%不變,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到[0.9
,2.3]。至此,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本過渡到上限放開,實行下限管理的階段。
存款利率市場化
1999.10
人民銀行批準中資商業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辦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萬元以上的長期大額協議存款業務,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
2002 存款人的試點范圍擴大到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和郵政儲匯局等機構。 2004.10
人民銀行決定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對其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利率, 可在不超過各檔次存款基準利率的范圍內浮動,但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及貸款利率下限
2008.10
人民銀行決定允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下浮區間由15%擴大至30%。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仍有待推進。
■分析
報告稱行業整體估值將下降30%
根據美國的經驗,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美國每年倒閉的銀行達兩位數,1985年達到了三位數。那么,利率市場化將對中國銀行業產生多大沖擊?
中航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如果利率市場化推進,短期內,股份制銀行的息差彈性大的優勢將削弱,受制于存貸比以及差別準備金率的限制,股份制銀行對存款的需求將逐漸上升,使得其存款成本的上升幅度進一步擴大,貸款擴張的幅度也將受到限制。相比而言,國有銀行網點多、儲蓄存款占比高、存貸比低,在目前環境下具有相對優勢。
短期來看,若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15%,將使得2011年銀行業業績增速下滑3個百分點,而長期來看,初期的5年凈息差通常會縮小20%左右,行業整體估值將下降30%。
■背景
利率市場化已納入央行今年主要工作
2010年9月,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刊登的一篇文章拉開了本輪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討論序幕。《金融時報》刊登時任央行沈陽分行行長盛松成的專訪,盛松成表示可考慮爭取國家允許東北率先開展存款利率上浮試點,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打破金融行政壟斷。
2010年底,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一次演講中提出,要在劃定范圍、提供激勵、加強自律的思路下,把利率市場化改革向前推進,十二五期間,利率市場化將有明顯進展,央行將批準具有財務硬約束的金融機構在競爭性市場中產生定價。
上述演講一個星期后,央行官方網站刊登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的文章,再度吹風提速利率市場化進程。
目前利率市場化已經納入央行2011年工作主要內容之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堅冰在慢慢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