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電與電信之間未來可形成一種“競合”關系。資料照片 |
一部小小的電視劇竟然“驚動”了廣電總局。
不久前,針對一部電視劇——新《水滸傳》,國內的幾家衛視頻道與視頻網站之間有了齟齬。有衛視頻道指網絡播放的新《水滸傳》存在“搶播”現象,但網站方面卻認為自己沒錯。1月20日,記者得到消息,這場糾紛終于暫時告一段落,經廣電總局多方協調,各大網站已將新《水滸傳》視頻全部撤下,如重新上線需與衛視播出同步。
業內人士表示,從表面上看,該糾紛主要是影視劇購買的合同問題,但從深層次而言,卻又折射出三網融合中存在的矛盾:即電信與廣電系統之間,尤其是互聯網與廣電之間及廣電內部的“臺”與“網”之間存在的固有矛盾。而要解決融合之困,參與方之間的競合才是王道。
新《水滸傳》引發衛視與網站糾紛
元旦過后,一部電視劇——新《水滸傳》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因為這部電視劇,多家衛視頻道和網絡之間開始了“口水仗”。
自2011年1月1日起,多家視頻網站先后推出了80集的電視劇新《水滸傳》,并以一天兩集的速度更新,這卻引發了幾家衛視頻道的抗議。1月8日,獲得新《水滸傳》首輪上星(指某家電視臺的節目通過技術手段發送到衛星,然后其他地方通過衛星接收裝置將節目接收下來,再通過有線電視網傳送到千家萬戶。)播出權的安徽衛視稱網絡提前播出將對8月上星時的收視產生極大影響,如果不能中止網絡播出,他們將退購新《水滸傳》。隨后天津衛視也發表聲明,將提前播出該劇。但視頻網站卻表示自己購買的是合法正版的電視劇,并嚴格依照合同執行,不存在“搶播”情況。
業內人士分析說,之所以存在這種糾紛,主要在于購買電視劇的合同存在一些問題,“出品方的合同細則不夠完善”。據悉,在衛視頻道方面與出品方的合同補充協議里,規定“網絡等新媒體的播放必須在電視劇上星之后,且每天更新進度必須晚于電視播出”。但在互聯網版權方盛世驕陽與出品方簽訂的合同里,具體的播出協議卻是“該劇自電視臺正式播出起,盛世驕陽獨家擁有的36個月獨占性信息網絡傳播權正式開始生效并執行”。盛世驕陽表示,視頻網站播出新《水滸傳》并未違反合同,“在與網站簽訂的合同中規定,自新《水滸傳》由國內10家電視臺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播出起,盛世驕陽為期36個月的網絡轉播權就正式生效并執行了。”
事件出來后就有媒體稱廣電總局要叫停網播新《水滸傳》,但隨即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王衛平表示沒有聽說過,直至1月20日,記者得到消息,在廣電總局的多方協調下,至1月19日凌晨1:00,奇藝等網站已將新《水滸傳》視頻全部撤下,具體播出時間需根據四家上星衛視播出時間而定。
據悉,對于該事件的解決,搜狐視頻負責人表示,搜狐網站播出新《水滸傳》雖無法律問題,但廣電總局希望業內各方都能夠照顧互相利益,以和為貴。安徽衛視相關負責人表示,廣電總局出于保護衛視進行的協調非常合理,新《水滸傳》將于8月2日上星首播。而廣電總局王衛平對此則表示,“都是為了顧全大局,維護播出秩序和市場環境。”,
事件揭示融合之困
表面上看,這是一起由合同引發的糾紛,但業內人士指出,從深層次而言,卻又折射出三網融合中存在的矛盾:即廣電與電信系統之間的矛盾,尤其是互聯網與廣電系統之間、廣電系統內部的“臺”與“網”之間存在的固有矛盾。
互聯網觀察人士劉興亮表示,從根本上來說,該事件并不是一項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體現了廣電與電信系統之間的博弈。而該事件的解決并不意味著問題的結束,以后這種問題會越來越多。
電信專家、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院研究員侯自強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三網融合的進一步推進,同一內容多渠道多終端播放的情況漸漸出現,一個內容同時在這兩個平臺上播出將產生直接的利益沖突。
此外,侯自強表示,不只互聯網與電視臺之間的矛盾會出現,今后在IPTV和互聯網電視之間的矛盾也會逐步顯現。他表示,IPTV是在運營商本地的專網上播放的收費業務,不論有線電視公司還是電信運營商都是如此。而互聯網電視是運營在公共互聯網上,采用的是所謂OTT(over the top)模式,是免費的。中國網絡電視臺在互聯網上運營互聯網電視業務的同時與地方廣電合作運營IPTV業務,不可避免將產生利益沖突。“如果用戶在互聯網上免費可以看到內容為什么要付費在IPTV上看?”在美國已經出現這類問題:有線電視網絡公司警告內容服務商不要在互聯網上以OTT模式播放提供給有線電視網絡的內容。
廣電專家吳純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新《水滸傳》造成的廣電企業和視頻網站間的爭端,其實早在業內預料中。一方面,影視制作機構,為了回收成本,必定會通過更多渠道來銷售影視作品;另一方面,隨著融合進程的推進,觀眾可以通過不同渠道觀賞影視節目,就會導致電信、廣電、網絡等不同企業進一步爭奪影視節目源。
一位湖南廣電集團的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目前影視制作的費用水漲船高,特別是一些制作精良的影視劇,制作成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因此,為了確保影視制作機構回收成本,將版權賣給視頻網站,就成了一條不錯的回收成本的道路。事實上視頻網站購買影視劇的成本也相當大。目前的電視劇首播版權賣給視頻網站的價格比2009年漲了幾乎10倍,像《新紅樓夢》這樣的熱門電視劇,一集的版權費用在20萬元左右。為了回收成本,視頻網站只有一次性將電視劇推出來吸引觀眾。
該人士認為,視頻網站這樣做,確實對電視臺造成一定損害,會影響到廣告客戶的廣告投放。不過,這并不會對電視臺造成威脅,畢竟觀眾選擇看電視劇的前提是電視劇的質量。某些電視劇即便在某些電視臺不是首播,仍有客觀的收視人群。
競合才是融合之道
吳純勇認為,近幾年隨著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及互聯網市場的逐步成熟,網絡視頻行業已形成一個新興的內容傳輸通道,且獲得了年青群體的喜愛。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各大網絡視頻網站除了對資金鏈這個外部“供血”機制有巨大需求之外,也開始逐步開始“苦練內功”,即為了增加自身網站的用戶黏性,開始構建自身的內容基本建設。
近幾年,傳統電視臺為了更好地提升收視率,進而獲取更多的廣告費而采取了諸如XXX劇獨播、首播等營銷策略,還要花巨資購買、宣傳。而網絡視頻等傳播平臺則會分流一部分觀眾。傳統電視臺一方面要接受財政補助,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包括IPTV、視頻網站等新興媒體的出現及其壯大勢必也會對傳統電視臺在收入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樂視網COO劉弘則認為,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不斷普及,視頻網站的影響力逐漸壯大,對于內容制作方及出品方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目前視頻網站已經取得了跟電視臺同步播放電視劇的資格,傳統的電視臺必然會感到一定的威脅。但是就目前看來,電視臺和視頻網站之間的消費群體的重疊性還不大,視頻網站并不會搶占電視臺多少“地盤”。樂視網方面表示,今后電視臺與網站之間今后即使是存在競爭,也是良性競爭。
吳純勇認為,隨著三網融合試點的不斷深入,廣電、工信間勢必會按照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初衷進而形成跨界經營。但目前只是融合的探索初期,當事各方并沒有真正理解融合內涵,仍在做著所謂純競爭的態勢,其實廣電系統旗下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CMMB等市場化企業與工信系統旗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網絡視頻網站等之間可以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系。
他表示,未來五到十年內,只是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電信網的三網融合,但未來將是一個多網融合的格局,這并不是物理層面的,而是“更多更新的內容這張無形網絡的融合”。傳輸網絡的融合背后實際上是各種應用、各種業務的融合,新應用和業務可跨終端、跨網絡、跨平臺為大眾提供不同層面的精神文化產品,這才是國家推動三網融合的最大初衷。
吳純勇認為,無論是現在的三網融合還是未來的多網融合,如果能夠很好的圍繞著用戶這個最核心的主體,充分利用并整合各自優勢,進而為其更好、更方便、更快捷提供各類真正所需業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良性循環,才是最好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