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的首個海外代表處將落子加拿大金融中心多倫多。 熟悉情況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中投的加拿大代表處將只負責聯絡與協調工作,不執行具體的投資業務,因此與去年11月宣布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存在功能上的差異。 上述人士對記者強調說,加拿大代表處將負責協調中投在整個北美的戰略布局。不過,中投相中多倫多,而不是像其他主權基金那樣選擇國際金融中心紐約或者倫敦布點,仍然讓外界略感意外。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多倫多與紐約的直線距離大約550公里,可以乘坐短途航班往返,因而在多倫多開辦代表處仍可以較為便利地覆蓋到華爾街及其代表的美國市場。另一方面,加拿大的金融市場得益于其自然資源方面的稟賦,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較小,提高在加拿大的投資比重,有助于中投分散投資風險,避免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但是更重要的是,對于主權基金來說,加拿大相對一些同樣有吸引力的發達國家有著更為友好的投資環境。 去年10月,中投公司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高西慶對加拿大媒體表示:“加拿大政府總體來說比大多數發達國家政府更友好。”曾擔任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和外交部長的艾民信目前是中投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在擔任加拿大政府官員期間,他曾致力于促進中加的經貿關系和相互投資。 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底,從一開始,這家主權基金就堅持純財務投資,不尋求對投資標的的控制權。然而在保護主義盛行的今天,中投公司的訴求并不總能取得被投資國的理解。境外輿論往往將中投公司與其他進行海外收購的中國國有企業混為一談,認為二者之間存在一致行動的關系。 一個例子是去年9月境外媒體報道稱,中投有可能與中化集團一起參與收購加拿大鉀肥。高西慶在接受上述加拿大媒體采訪時對此解釋說,一些國有企業的確與中投有接觸,但是中投發現很難與其一起合作。 “國有企業想獲得一些資源的控制權很合理,因為他們要保證在一個合理價格以內的資源供給,”高西慶說,“但是我們的出發點正好相反。我們希望(被中投收購的)資源價格保持高位,這樣才能取得投資回報。” 中投公司在加拿大已有的重大投資包括:與加拿大畔西能源信托公司合資開發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毗斯河地區的重油資產,該項投資中投出資8.17億加元,擁有合資公司45%的權益;同時,中投公司同意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私募增發形式投資畔西公司約4.35億加元,持有畔西公司約5%發行在外的信托單位。 此外,中投還曾斥資15億美元,以私募方式收購加拿大泰克資源公司,約占該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的17.2%。 在加拿大之外,中投公司目前的策略已經越來越向新興市場轉移。這一部分是由于發達國家的抵觸,但基本面也許更重要。在高西慶看來,資本市場還沒有完全跟上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