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時下的中國依然存在著種種難以回避、亟待解決的問題,但‘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的出爐,足以證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憑借良知、智慧與勤奮推動著中國經濟前行。
一轉眼,新千年的第一個十年匆匆落幕。新舊交替之間,掩卷沉思,2010年實在難稱尋常。
創新和轉型成為當下中國最為熱門的兩大主題。
而領軍人物作為時代的領跑者,在體現榜樣力量的同時,更憑借良知、智慧與勤奮推動著中國經濟前行。
綻放璀璨光芒挑戰難以回避
這一年,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上海世博會邀請了2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共計7300萬人次參觀,創造世博史上最大規模紀錄;中國進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營運里程和動車時速同時名列世界第一;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完成了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七連增”;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證券市場新股發行活躍,市值規模一度升至世界第二。
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第一大貿易輸出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18年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也許不用再過三十余年,中國就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消費體,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也將真正能與西方國家相匹敵,強盛國家的夢想似乎實現起來并非遙不可及。
然而,正如溫家寶總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的講話中所言,“中國現代化走到今天,先進落后并存,新舊矛盾交織,面臨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兩大主題:創新與轉型
毫無疑問,創新和轉型是當下中國最為熱門的兩大主題。其間,領軍人物作為時代的領跑者,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榜樣力量,以及蘊含的人性光芒不斷激勵、影響著公眾。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每年評選出10余位影響中國經濟的人物,旨在以點帶面地反映當年經濟全貌,并試圖描繪出未來經濟的走向。在“推動力、影響力、創新、責任”等關鍵詞的輝映下,無論獲獎者是商界精英、學界領袖,又或政府官員、草根英雄,每一位都是中國經濟的年度縮影。
縱觀“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公布的候選人名單,不難發現其間以創新型企業居多,涵蓋了新能源、金融、信息、科技等多個行業。比如,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元,多年來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積極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不斷深化與沿邊省區各級政府的開發性金融合作,踐行低碳金融的戰略創新;比如,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一直以來推廣環保可持續化的“微排”理念;比如,被稱為“中國服務器之父”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兼黨組書記孫丕恕,主攻技術研發和專業化解決方案,提供中國領先的行業IT應用解決方案的技術創新。
另外,還有一些候選人,雖然他們所從事的是傳統產業,但卻在傳統中展現出了強烈的創新意識。比如,致力于利用資本市場做大農業產業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比如,勇于挑戰行業陋習、渠道強權以及政府采購潛規則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比如,歷時七年花費千萬美元,與占據美國市場達70%的行業壟斷公司打贏商業訴訟的中國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陳伍勝。
今年的入圍名單中信息產業占比1/3,體現了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中向高端服務業轉型的趨勢;制造業同樣占到1/3,說明其依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近年來的熱點,東方演藝集團的入選可謂本次榜單一大亮點。
滿懷希望繼續前行
經濟學家李稻葵和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的入圍體現了民眾不僅對企業、對企業家有所期待,對學者更是心存尊敬與期望。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員——學術界一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李稻葵那番“一個經濟學者在公眾空間,要以一種理性的形象出現,要用理性的話語討論問題,這是一個嚴肅經濟學者的風范”的表述,更是體現了新時代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與批判精神,對于中國經濟未來之路影響深遠。
而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團體、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的入圍則是新形勢下對公益事業實踐和理論的新探索。
盡管時下的中國依然存在種種難以回避、亟待解決的問題,但這樣一份候選人名單的出爐,足以證明有這樣一群推動社會進步的民族脊梁的存在。
我們不由得滿懷希望。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展望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民主、文明的社會秩序、全面小康的幸福理想已然就在前方。
透過許許多多企業家、經濟學家、官員,以及更多普通勞動者的力量,我們真切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動力所在,看到了中國經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