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北京要解決人口、交通難題,可考慮跳出北京地區局限,建“首都大區”,將首都功能分化、分散到其他區域。
政協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6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北京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巫永平說,北京市每年人口增長量相當于一個中小城市的規模,而北京人均水資源不到全國平均數的1/10,交通擁堵、垃圾處理等問題讓北京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堪重負。
巫永平說,北京市要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難題,需要用長期宏觀的辦法,跳出北京市地區的限制,考慮“首都大區”概念,將首都功能分化、分解到“首都大區”的其他區域。
政協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港澳臺僑工作顧問黃鉞也認為,北京市人口壓力大、交通擁堵等問題是由北京市城市功能過多引起的。他說,全國眾多經濟、教育、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北京,就像一條巨大的吸水龍,把那些希望解決就業、就醫和教育問題的人吸引過來,造成人口、環境、資源失衡。
黃鉞認為,北京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在調整資源配置上找出路,簡化北京市這座城市的功能,有選擇地保留部分功能,從推動國家宏觀協調發展的高度,將醫療、教育和經濟等部分功能轉移到二三線城市,達到與周邊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狀態。
巫永平說:“比如北京可以不再發展制造業,將來的北京不應是全能型的首都,而只是首都的核心,這才能有效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