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民富優先的發展,能帶來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社會消費率的提高。民富優先,意味著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質,是實現發展導向由經濟總量向國民收入的歷史性轉變,走公平與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確立并實施民富優先的改革導向。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釋放社會總需求的現實選擇。國富、民富都十分重要。問題在于長期實行“國富優先”的增長會使國家生產力優先并快于民眾消費能力增長,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消費傾向引起社會總需求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缺乏內生動力,并導致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堅持民富優先的發展,能帶來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社會消費率的提高。民富優先,意味著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意味著更多的社會產品分配給居民而不是企業和政府;意味著政府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而不是用于項目建設。由此使社會財富更多地為居民所有,居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能力都得到極大地改善,進而真正釋放社會總需求,扭轉消費率下降的基本趨勢。如果未來5~10年,居民消費率從當前的35.6%提高到50%以上,年均提高2~3個百分點,意味著每年將有5萬億左右的商品由現在用于投資和出口轉變為讓社會消費。這樣,社會總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就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扭轉收入分配差距的現實需求。民富優先導向改革的實質是建立“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礎。其基本標志是居民收入增長略快于經濟增長速度;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略快于高收入者收入增長速度。這些年,我國在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的同時,消費率持續走低,主要原因在于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嚴重制約了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提升的趨勢,關鍵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為此,民富優先改革的首要任務是盡快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將城鄉居民收入和勞動者報酬增長兩大方面作為主要的約束性指標,以扭轉不斷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實現公平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民富優先的改革,基本出發點是公平發展;基本途徑是在更加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提高社會公平程度,構建和諧社會。由此,民富優先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公平、協調發展;就是要打破勞動力市場“同工不同酬”的體制安排,促進勞動力公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