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華國
攝 |
日前,2010年中國一汽自主品牌第100萬輛汽車——懸掛一汽自主新標的奔騰B70轎車在長春徐徐下線。為了這一天,一汽人整整奮斗了50余個春秋。
作為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第一汽車集團于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50年來,第一汽車肩負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任,經歷了建廠創業、產品換型和工廠改造、上輕型車和轎車三大發展階段,產品由單一卡車向輕型車和轎車領域不斷延伸。50年來,一汽累計產銷中、重、輕、轎、客、微各類汽車640萬輛,在鞏固和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逐步建立起全球營銷和采購體系,在亞洲、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建立了五大地區性公司和辦事機構11家(包括組裝廠),累計出口整車3.2萬輛,進出口總額超過60億美元!
今天的一汽,擁有全資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7家,其中包括“一汽轎車”、“一汽夏利”、“一汽四環”三家股份上市公司,以及國內汽車行業具有產品開發和工藝材料開發能力的技術中心。資產總額1167億元,員工12.9萬人!
一汽技術中心主任李駿博士說,年產銷100萬輛自主車的業績是分別來自轎車、輕型車、微車和商用卡車各主流細分市場,是形成了“梯度自主”的100萬輛。在商用車市場上,自主開發的解放J6不僅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特等獎,還在全球市場上與國際頂級品牌平分秋色;而在乘用車領域,奔騰B70在J.D.Power今年發布的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中,榮獲入門級高檔中型車的第一名,在2010年中國汽車性能、運行和設計研究報告中,奔騰B70同樣獲得了這一細分市場的最高評價。
業內行家們指出,一汽自主品牌年產100萬輛,包含了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大體系,形成了低端自主到高端自主的梯度推進。這種全面、穩健、梯度覆蓋的自主能力,是一個企業取得國際競爭力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而這種能力背后體現的正是中國一汽的體系潛力。
一汽集團總經理徐建一說,年產100萬輛自主車,預示著一汽已經踏上以做大做強自主事業為目標的“第四次創業”新征程。從1953年建廠到1956年第一輛解放汽車下線,一汽開始了第一次創業,解放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1987年,第二代解放卡車換型轉廠,一汽由此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征程;1996年,一汽大眾成立,一汽人拉開大幕,學習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開始了第三次創業。今天以做強做大一汽自主事業為標志的第四次創業,目標是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一汽、實力一汽、和諧一汽”。
以年度自主第100萬輛下線為新起點,中國一汽發布了“十二五”規劃新目標:到2015年,一汽將實現年產銷汽車5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車200萬輛,年銷售收入達到6000億元,在全國的市場份額爭取達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