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淮汽車200萬輛下線。站在這一新的起點上,公司董事長左延安發布了企業“十二五”戰略規劃:要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的新跨越。
商乘并舉彰顯自主品牌綜合實力
江淮汽車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產品線最齊全的綜合型自主品牌汽車廠商。集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具有60萬輛整車、35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公司連續19年實現40%以上的復合增長。
江淮商用車作為核心業務,由輕卡、重卡、客車底盤三大業務組成,涵蓋0.5~50噸重、中、輕、微卡車。
江淮重卡2009年銷量進入行業前十,2010年前十個月銷量就突破兩萬輛,增幅位列行業第一;在保持載貨車優勢的同時,完善了牽引車和專用車產品系列,顯示出巨大的發展后勁。
江淮輕卡連續多年銷量穩居行業第二,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在國際市場與五十鈴同臺競技,并以卓越品質率先在輕卡行業獲得國家“出口免驗”通行證。目前,以好運家族、江淮鈴、高端輕卡三大產品系列、九個子品牌,全面覆蓋了經濟性、中高端和高端輕卡市場。
江淮汽車在乘用車領域已形成C、B、A、A0級轎車、SUV、MPV六大系列平臺,2010年1-11月份銷量同比增長63.64%,成為自主品牌陣營中一支高速增長的生力軍。
瑞風商務車連續四年奪得MPV市場銷量冠軍,截至11月底,江淮瑞風今年累計銷量已突破六萬輛,創下了歷史新高。
江淮汽車國際事業也逐步形成了“戰略業務”乘用車和“核心業務”商用車比翼齊飛的格局。現已形成覆蓋世界六大區域、輻射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市場布局,江淮輕卡出口銷量已連續十年居全國第一。
打造一流自主創新體系
公司目前已構建了五個層次的研發體系,研發體系為公司的技術創新提供了保障,技術創新成果顯著:被列入國家、省重點科技計劃44項;專利615項;國內領先或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技術43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內或行業標準10多項。
公司建立了世界級的模范工廠,生產、檢測設備均來自全球一流的設備供應商。公司配備國際水平的柔性發動機生產線、德國杜爾涂裝線等自動化生產線94條;主要生產設備5200余臺(套),包括亞洲最大的6000噸壓力機、瑞典ABB焊接機器人、德國數控加工中心等國際一流的大精稀設備。保證品質的關鍵零部件則由偉世通、小糸、西門子、住友、三菱、德爾福等知名品牌提供。為保證生產的準時化,公司還科學規劃建設供應巢,打造“江淮車谷”。目前已有江森、偉世通、李爾等近百家供應商在合肥及周邊建廠。
持續追求卓越品質
在發展過程中,江淮汽車率先提出“三不”口號,即不生產低質量車、不參與價格戰、不盲目比規模。
通過“完善各類管理和技術標準,實施流程標準化管理;現場作業標準化;持續推進體系達標,優化品質管理過程”等一系列措施,養成干部按流程辦事、工人按標準作業的習慣。公司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化的認證,2006年和2007年又分別通過了TS16949體系認證、總裝備部的質量保證能力審查等,體系能力進一步加強。
持續十多年的學習型組織建設和員工培訓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通過堅持運用TQM、SPC、六西格瑪管理等方法以及全員參與、團隊改善、團隊學習實驗室等方式用于質量提升活動。在國際質量保證體系的嚴格監控下,江淮汽車始終貫徹“始于顧客需求、終于顧客滿意”的理念,深入推行精益生產方式。下線產品經過嚴格的PDI檢驗,用最挑剔的目光來檢驗車輛,全力保證產品品質達到全球一流標準。
今年10月,江淮汽車成功摘得質量領域最高獎項——“全國質量獎”,成為自主品牌車企首個獲此殊榮的企業。
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新跨越
“十一五”期間,江淮汽車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實現了“堅持以商用車為基礎,鞏固和發展在商用車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成功拓展乘用車”的戰略目標。
“十二五”期間,公司提出的總體發展目標是:鞏固發展核心業務,力爭輕型卡車全球前三甲的市場地位;穩健發展戰略業務,力爭乘用車在自主品牌陣營中名列前茅;大力推進國際化,在汽車行業率先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的新跨越。
做優核心業務,做強戰略業務。公司董事長左延安說,江淮汽車將始終堅持“整合全球資源造世界車”的理念,堅持推進戰略轉型不動搖,堅持結構調整不動搖,堅持走質量效益型道路不動搖,堅持品質優于規模的發展路徑,構筑起在“十二五”期間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