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11月底,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部門,共報告了902起野生動物異常情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效控制了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旱獺鼠疫、小反芻獸疫、野鳥禽霍亂、鼬獾犬瘟熱等多起野生動物疫情。
2003年“非典”和2004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突然暴發,國家林業局緊急組織專家對野生動物與禽流感、“非典”等疫病的關系,疫情防控的經驗與教訓,以及突發野生動物疫情的防范、應急處置體制與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國家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提出了整合現有資源,在全國建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議,于2004年4月呈報國務院。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建設被列入《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2004年-2008年)》。
在《規劃》尚未批復、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國家林業局從防控禽流感疫情的大局出發,依托現有保護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區、鳥類環志站、森林病蟲害防治站以及科研教學等單位,于2005年3月啟動了全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11月,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了《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確定了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的法律地位,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積極推進監測防控體系建設,監測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