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推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是中國政府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所采取的緊急措施,是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積極努力,也是落實和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舉措。這可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對經濟及證券市場的影響,也可以使緊急啟動經濟的國十條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困難,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在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也有助于A股提高估值水平。
利率降低有利股票配置
從投資回報角度分析,利率水平的大幅下降,使存款人在銀行的存款收益大幅減少。其實,利益是在存款人、銀行、企業之間分配,現在是把存款人的利益轉到企業而已。而且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存在預期通脹的威脅,使現金的擁有者不得不面對由此帶來的貶值風險,這種威脅隨著大幅降息的到來變得越來越近,更加重要的問題是,降息并無到盡頭的意思也無任何承諾,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贊同巴菲特所說的現金是垃圾。至于債券,去年底作為優先配置是上上之策,但現在贏利空間已經大為降低。而此時,如果出現股息率比銀行存款利率要高的跡象時,配置股票就顯得合理了。現在的息率水平是206%,這還是在30%的分紅水平下的計算值。這也是從6124點以來應該轉為看好的重要原因。無風險利率水平的大幅降低而且還將繼續降低有助于A股提高估值水平,由此,降息之前的估值低點就有可能已經出現了。
從國內A股市場估值水平來看,到1664點為止,A股市場的估值已大幅回落,市盈率估值處于歷史低位,PE已經到達12倍的水平。從滬深市場的橫向比較,A股市場已經從一個前所未有的泡沫狀態回到目前的合理水平,從國際的縱向比較來看,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水平大幅下移到了極限的地步,特別是歐洲市場,比如英國已經跌到7倍PE,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了。再比如香港市場,前段時間已經出現了鞍鋼3港元以下的股價,也就是說,你可以用1/3的建設成本來買下鞍鋼!這些現象在歷史的長河中只能短暫的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也許低點已經出現了。這對A股的反彈來說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因素,也有助于A股票形成估值底部。
增持打破單向減持局面
大小非問題是困擾著市場的重要因素,而現在的情況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大小非并不是完全不計成本的單方面減持了。我們觀察到,已經有大股東增持的情況出現,也有上市公司回購的例子出現,還有自發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的情況,更加重要的是還出現了二級市場收購的案例。這種新情況更值得重視,減持套現是快樂的,但被別人收購、失去位置之痛的案例增加后也許會有人警惕起來,任何藐視自己公司股票價格的想法和行為最終會受到懲罰。證券市場變為全流通之后,由行政主導的并購會漸漸過渡到市場主導,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就會大大增加,從這個意義來說,中國的股票市場就已經從單一的融資功能走出,這是市場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政策效應力促市場穩定
從11月社保基金增持100億的動向來看,社保已先于其他機構悄然進入。再觀察一下匯金公司,它在增持的過程里表現出嫻熟的投資技巧,從區區200萬股已經悄然到7000萬股以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號。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對6124點需要淡泊,看好1664點更需要勇氣。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每次響應政策的行動最終會帶來良好的回報,這次也許也不例外。從一個更加高的角度來看,當出現危機的時候,當國家有困難需要投資的時候,我們是應該挺身而出還是落荒而逃?這是各個投資人不同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來說,證券投資就擁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市場也對以上情況做出了一些反應,我以為,融冰之路也許崎嶇,但已經啟程。雖然股票在今年曾經給投資人帶來巨大損失,但情況已經改變。畢竟投資股票會帶來希望。
(原文標題為《A股估值低點可能已出現》2008-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