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級觀點
大公將蘇丹共和國(以下簡稱“蘇丹”)的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均評定為C,這主要是對其較為動蕩的政治局勢、較低的經濟和金融發展水平、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以及薄弱的外匯儲備等評級要素綜合考慮的結果。
蘇丹政府沒有發布其債務報告,因此外界至今無法準確了解其債務規模,但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蘇丹中央政府債務規模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80%,公共部門債務更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05.1%。蘇丹政府的負債規模在眾多發展中國家中處于較高的水平,其債務負擔十分沉重,并且已經出現了債務逾期的情況。另外,蘇丹政府對于國內基礎設施的計劃投資規模較大,但自身財力不足,需大量通過融資方式解決。由于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主要債權人要求蘇丹政府控制支出并縮減非優惠貸款額度,蘇丹政府的融資需求一直受到抑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蘇丹政府脆弱的財政狀況不會有效改善,發展性支出不足和債務逾期問題仍將持續。 總體來說,蘇丹政府的本、外幣債務償還能力較弱,主要理由如下:
南北問題和達爾富爾問題不大可能在近期得以徹底解決,因此未來緊張的局勢仍將延續,政治局勢仍將在較長時間內成為制約蘇丹經濟發展和政府信用水平的重要因素;
蘇丹經濟基礎薄弱而且結構單一,屬于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行列。受嚴峻的國內及國際政治局勢影響,充沛的農業和石油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推動蘇丹經濟發展的動力;
蘇丹金融業總體規模較小且處于較低發展水平;銀行體系穩健性較弱,高企的不良貸款加大了政府的或有債務,限制了政府的信用水平;
蘇丹財政收入主要依賴石油出口收入,導致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而狹窄的稅基和較低的稅收收入使得政府發揮稅收政策調控經濟的能力受到制約;
蘇丹外匯收入主要依賴石油出口和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國際收支僅能維持脆弱平衡,從而導致外匯儲備非常薄弱,而外債負擔又極重,因此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給予債務減免。
展望
蘇丹中央政府與南方政府以及達爾富爾地區武裝的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完全調和,而且各方現有實力也無法單獨支配國內政治格局,由此決定了蘇丹的政治局勢仍將保持現有局面,并成為繼續制約蘇丹經濟發展、財政狀況改善和國家償債的關鍵因素。受此影響,蘇丹國內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以及政府所尋求的債務減免進程都將非常緩慢,國際收支仍將延續脆弱平衡狀態。因此,大公對未來1~2年蘇丹國家本、外幣債務信用評級展望均為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