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城市汽車擁堵和停車難,浙江省寧波市立法部門正在醞釀出臺一項新的政策:要買新車先買車位。盡管這一政策尚未得到當地人大立法機關的通過,但已經引來了各方關注,市民和專家紛紛質疑:購車配車位能緩解中國城市停車難困局嗎?
購車配車位引來市民反對
“新購車輛未配停車場所,擬不發牌證。”這是前不久寧波市政府提交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寧波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中的一條內容。該草案還規定:“對已購置機動車輛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一定期限內落實停車場所,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如果這個政策出臺,那計生委也可以考慮出臺‘生孩子必須先落實好一套房’的政策,國土部也可以出臺‘要走路必須先買一塊地’的政策。”一名網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表態反對。
相當數量的市民對此政策表示難以理解。一位姓施的教師說,現在老小區的車位早就賣光了,我們要購新車到哪里去找車位?一位市級機關干部說,停車難的問題應該由政府來解決,現在市區停車位缺口太大,車主叫苦不迭,政府應想方設法多增加停車位,而不是把難題推給群眾。市民劉先生則認為,現在車庫和車位價格都很高,動輒10來萬元,而買一輛普通家庭用車也只要10來萬元,政府這樣做,是增加了普通百姓的經濟負擔。
一些汽車經銷商對此更是明確表示反對意見,一名銷售經理表示,寧波城區總共就八萬多個車位,已經基本飽和了,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不能買車了?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剝奪了市民的消費權。
新政缺乏實際操作性
寧波市交警部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停車難問題涉及民生,需要慎重地作出決定,目前他們正在對此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研究,特別是注意傾聽群眾的聲音,權衡新政策的利弊,從有利于交通管理和方便市民的角度向政府和立法部門提出參考意見。具體細則要等到人大通過了方案后,再由寧波市政府研究出臺,目前還無法確定。
記者了解到,北京、杭州等地也曾嘗試推出類似政策,但均沒有實行。“要買車先配車位,類似的控車政策杭州幾年前也曾考慮過,但由于在操作上缺乏可行性而取消了。”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機動車輛管理所所長舒建平告訴記者。他認為,這個政策的本意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具體執行卻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有的市民如果在本地無法上牌,就會到外地給車輛上牌,回到本地使用,并不能從實際上解決停車難題。
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省社會學會副會長楊建華認為,“車位審批”實質屬于牌照管制的一種,從降低政府部門管理難度的角度的確很方便、痛快,但不利于保護汽車消費和汽車工業,更不會從本質上改變停車位緊張的現狀。
解決停車難節流更需開源
記者了解到,日本就一直推行“無車位,不上牌”的策略。需要引起關注的是:日本不是簡單地推行“無車位,不上牌”,而是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比如,法律對建筑規劃作出規定,城市中心地區每250平方米建筑面積配一個車位,一般地區為每200平方米配一個車位。日本政府對營業性停車場減免稅,還有,車主晚上路邊停車免費……
相關政府部門要意識到,解決停車位緊張最根本的思路是開源。
具體到開源的思路,包括立法要求新建筑必須附帶足夠的停車位,對立體停車庫、停車樓建設給予貸款、土地審批等方面的優惠,盤活單位夜間停車位資源等。舉例來說,杭州市委、市政府2008年決定,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向社會錯時開放,并須動員下屬事業單位也騰出車位,錯時向市民開放;北京等大城市街頭和新建小區近些年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立體車位。這些都是有助于開源破解“停車難”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