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虹“智慧家庭”是迄今為止國內向公眾展示的最為完整的“數字家庭”解決方案之一。資料照片 |
“三網融合”政策的落定不僅為期待重新起飛的中國彩電業指明了方向,更給傳統制造企業舊有的商業模式帶來最直接的沖擊。
長虹搶得三網融合先機
年初,三網融合戰略決策一經出臺,立即吸引各方眼球。隨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公布的第一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名單,綿陽成為西部惟一一個試點城市。而作為當地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長虹當仁不讓地擔當起綿陽三網融合的主推手,開始受到各方關注。
在前段時間結束的第十一屆西博會上,融合了多項技術于一體的長虹“智慧家庭”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據長虹技術中心項目經理趙仕才介紹,所謂“智慧家庭”就是包括智能電視娛樂系統、家庭安防監控系統、健康醫療系統等項目的綜合應用。
趙仕才說:“目前,長虹已將移動網、局域網、固定電話網、CATV網等外部信號無縫接入,通過家庭網絡,形成一整套高效的智能家庭系統。”
這正是長虹三網融合的典型應用:通過展示融合性技術及產品、數字電視平臺以及智能家居等生活應用場景,詮釋“隨心所欲”的數字生活。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向公眾展示的最為完整的“數字家庭”解決方案之一。
通過近年來的產業布局和發展,長虹已經形成以電子產品終端提供、軟件及系統集成、IC設計、新型顯示器件研制、內容服務的從基礎硬件、產品終端到軟件系統平臺和內容服務的三網融合完整產業鏈,成為國內三網融合布局最廣、最深的企業之一。
在融合性終端產品領域,長虹自主研發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已經融入到各類融合性終端的研發。目前,長虹已有的融合性產品包括面向廣電網絡的互動電視一體機和機頂盒、面向電信網絡的IPTV機頂盒、面向移動通信網絡的智能手機等產品。
在網絡傳輸領域,長虹也有面向廣電網改造的各種無源光網絡(PON)接入網設備、各種基于Cable的雙向化接入網設備和基于塑料光纖(POF)的FTTD技術設備,以及面向電信網改造的各種光纖寬帶接入設備、大功率無線接入網設備和融合型多功能家庭網關等產品。
與此同時,長虹自主研發了多種技術及應用系統,包括條件接收系統(CAS)、數字版權管理(DRM)、內容覆蓋網技術(iCDN)、開放媒資管理系統、數字家庭服務支撐系統、互聯網多媒體廣告系統,還有面向城市信息化的服務平臺及開發。
如今,長虹正在進一步探索基于三屏融合的音視頻服務,加大以電視屏為終端的家庭增值服務,同時,基于自身在產業化、市場推廣和用戶研究方面積累的豐富的數據和經驗,長虹開始圍繞數字政務、行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深度挖掘三網融合的新業務增長點。
“三坐標”戰略謀局在先
對于長虹而言,三網融合是其推動產業升級、向服務業拓展的重大歷史性機遇。
早在2004年,長虹就提出了“三坐標”戰略,即在產業價值鏈上向關鍵部品、軟件產業轉移;在產業形態上向信息家電、IT產品轉移;在商業模式上向服務提供、內容提供轉移。現在看來,長虹的“三坐標”戰略,其實就是一個“三網融合”的戰略布局。
據長虹負責人介紹,按照戰略部署,長虹參與了從頭端到終端的各類業務,全面覆蓋了整個產業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終端產品方面。長虹自主研發了“軒轅”嵌入式操作系統,已經充分融入長虹各類融合性終端的研發。
第二,網絡傳輸方面。長虹積極把握“光進銅退”的趨勢,大力發展網絡傳輸產業。
第三,傳輸融合方面。目前,無線通訊與無線廣播等的融合正在實驗推進中,基于CMMB無線網絡的手持電視也是三網融合的重要內容。前不久,長虹與中廣傳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集通話、上網、導航、電視、報刊雜志、股票信息、綜合咨詢、緊急廣播為一體的多媒體便攜式終端,共同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終端市場,滿足用戶不斷豐富的需求,把握三網融合的契機,以實現雙方的共贏。
第四,增值業務和服務業方面。長虹積極展開對外合作,利用建設三網融合播控平臺與增值業務運營支撐平臺,帶動三網融合環境下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長虹成立了負責非視頻業務的合資公司歡網,和杭州華數合資成立了面向視頻服務的華數視聯。
第五,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方面。目前長虹已成功開發面向信息家電的嵌入式軟件平臺、數字電視嵌入式軟件平臺研發和SOC芯片、協同互聯的多媒體終端研發、高清數字電視接口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項目,使長虹成為綿陽“三網融合”的有力助推者。
沖擊彩電業舊商業模式
三網融合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彩電企業未來布局和市場競爭方向的重要因素。
由于核心資源掌握在日韓企業手里,國產彩電的全球競爭力受到了限制;隨著日韓彩電企業加大與臺灣代工企業的合作,制造能力這一原有優勢也在不斷削弱。就目前情況來看,只有依托中國市場我們才有機會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三網融合就給國產彩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在業界人士看來,三網融合將會有五年的過渡期,對中國國情和中國市場更為熟悉的國產彩電無疑占有很大先機。首先,與廣電合作的國產彩電擁有先天優勢,而且國產彩電通過30年發展在全國各地擁有自己成熟的渠道網絡,在各地能夠最快速地與當地廣電進行溝通,合作起來效率更高。其次,國產彩電對市場的需求理解會更加深刻。第三,對消費者響應速度更快。
不過,對于中國彩電業來說,三網融合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三網融合專家組副組長周宏仁曾表示,“三網融合,從產業角度來看,受沖擊最大的是電視機,它不只是從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的問題,還要逐漸演變成家庭多媒體終端。”家電觀察家羅清啟同樣認為,在三網融合的趨勢下,電視不再是固定電視節目的播放終端,已演變成為家庭多媒體信息獲取中心,這意味著彩電業單純以產品為競爭籌碼的游戲規則已經結束,進而演變成依賴內容、軟件等多元要素的全產業鏈競爭。
正因為如此,在電視應用領域,長虹推出了“互聯網+3D”黃金組合,通過整合在線影視、資訊閱覽、游戲娛樂、視頻通話、生活百科等全新應用,構建了“終端產品+內容平臺+網絡運營+商業模式”的互聯網電視產業鏈運營模式,實現了電視的互聯、互通、互動。
對于傳統的彩電企業來說,三網融合還意味彩電業依靠規模和價格優勢的舊商業體系將被徹底打破。
對此,奧維咨詢研究總監趙茂軍說,“三網融合給彩電企業帶來的最直接沖擊是商業模式的改變。”而清華大學胡左浩教授也認為,“通過產品的跨界發展、消費群的互動影響,從而締造出不同于傳統的發展動力體系,這將是三網整合給傳統制造企業帶來的最大沖擊。不同于以往的賣產品,企業未來還要更多的賣服務、賣理念、賣創意,以新型價值驅動產業變革。”
顯然,在三網融合趨勢下,彩電廠商應調整自己習慣的定位,主要面對的不再只是用戶,更多的是面對業務提供鏈。無論電視產業的未來走向如何,單純提供顯示終端都將會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利益分配的底層,從而面臨被動的局面,而如何把握住三網融合的機會則成為每個彩電企業重點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