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煤集團綠色環保的平朔礦區
資料照片 |
明代詩人王越筆下描寫的“雁門關外野人家,不養蠶絲不種麻,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真實地反映了中煤平朔公司所處的風沙漫漫的塞北高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
然而走進夏日的中煤平朔礦區,卻發現偌大的復墾區,各種動植物悠然自在、和諧相處。
在這個露井聯采的大型企業里,有著年產千萬噸的露天礦和井工礦,卻看不到溝壑交錯的土地下陷;動用了20平方公里的采礦面積,卻沒有造成一處林草干枯;近30年采出6.47億噸原煤,卻看不見大量裸露的土石方。
近年來,中煤平朔公司的發展風生水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7年生產原煤7300萬噸,2008年生產原煤8000萬噸,2009年生產原煤8700萬噸,2010年原煤產量將突破億噸。”中煤集團總經理助理、平朔公司總經理伊茂森告訴記者。
在煤炭主業做精做強的同時,中煤平朔大力發展生態文明,以土地復墾為主線打造的“農—林—牧—藥—生態旅游”產業鏈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了解,中煤平朔采礦、排土、復墾、種養一條龍的生產作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們控制了水土流失,減少了風蝕,增強了土壤肥力,復墾后侵蝕模數為3478噸/平方公里·年(侵蝕模數是土壤侵蝕強度單位,用于衡量土壤侵蝕程度的一個量化指標。也稱為土壤侵蝕率、土壤流失率或土壤損失幅度),比原地貌減少了79.4%。他們在礦區排土場恢復耕地種植的6000余畝農作物長勢喜人,產量普遍高于當地農作物30個百分點。而繁茂的植物,吸引了野兔、野雞、石雞、刺猬、狗獾、狍子、狐貍等大批野生動物前來安家落戶,驅逐了荒涼,增添了生機。另外,他們通過科技復墾還獲得了有生產力的土地400公頃。
“更重要的是通過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為周邊失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減輕了當地政府的壓力,還為周邊農民帶來了不少好處。”伊茂森補充道。
此外,平朔公司還致力于礦區防污體系的完善。
伊茂森向記者介紹,二十多年來,他們累計投入各類環保資金17多億元。2009年,平朔公司實施了紅外線自動噴霧裝置和選煤廠負壓誘導除塵項目,對煤塵污染源進行徹底治理,采用槽倉和網架結構方式對礦區原煤堆、產品煤堆進行全封閉,解決了粉塵飛揚彌漫的問題,預計到明年煤堆煤塵污染將會被徹底治理。此外,平朔礦區還實現了集中供電、供熱、供水,所有鍋爐均備有高效脫硫除塵器。選煤廠煤泥水全部閉路循環,在礦區建成了庫容67.7萬立方米的調蓄水庫和14個污水處理廠(站)及若干油水分離器,總處理規模達6.2萬立方米/天,年回用廢水600余萬方。所有污水經處理后進入調蓄水庫,再通過配套的廢水復用系統,復用于礦區道路灑水、洗煤廠洗煤、消防用水、礦區綠化,實現了廢水閉路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