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1至10月大米累計出口503443噸,同比下降21%;受高棉價的影響,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626.2億美元,較前9個月回落1.3個百分點。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了解到,大宗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下半年開始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產生明顯的影響,由于農產品本身利潤較低,企業普遍感到較大的壓力。根據該商會對企業的調研,今年上半年,出口利潤增長的企業僅占1/3,出口利潤持平或下滑的企業占到2/3。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畜產部主任田泓說,今年農產品價格全線上漲,比如羊絨價格由去年的(每噸)45至46萬元漲到今年的80萬元,羽絨價格也漲了一倍還多,但終端消費市場的產品價格卻沒怎么上漲。 田泓向記者說起他不久前去意大利推介中國羊絨時,當地的羊絨生產企業明確表示,不接受中國出口羊絨和羊絨制品的價格上漲。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反映出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的議價能力太弱,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信號傳遞不到終端市場,企業消化出口成本上漲的難度很大。有媒體報道稱,在最近的廣交會上,很多出口企業陷入了出口的兩難困境,不提價就會虧損,一旦提價,采購商就會減少下單。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對外貿易運行情況》指出,要素成本上升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但在短期內集中上升勢必會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影響企業出口積極性和外貿發展后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