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的能源和環境保護角度來看,發展電動車將成為必然的趨勢。自1996年以來,已有三種類型電動車問世,即以蓄電池驅動的零排放的純電動車(EV)、以燃油機與蓄電池混合驅動的混合動力電動車(HEV)及以燃料電池驅動的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
純電動車(EV)
這種車的優點是零排放,缺點是一次充電行程短,因此只適用于城市中心及小區內的短途運輸。改進的鉛蓄電池將成為此類車的首先商品化電池。以后,當Ni-MH電池,鋰離子電池及Na-NiCl2電池的技術及生產逐漸達到市場接受的性能價格比時,將部分取代鉛蓄電池。按我國的國情,發展小型電動車,包括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及微型四輪車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個人交通工具,比發達國家具有更廣泛的市場前景,政府應鼓勵這類車按市場機制開發,同時要抓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在政策、法規上予以支持,尤其要注意建立廢電池回收體制,防止不規范的廢電池回收造成更大污染。
混合動力電動車(HEV)
國外這類車正在形成新一輪的技術開發熱點。其優點是能提高燃油經濟性,缺點是不能達到零排放。在零排放電動車未成主流之前,可起到過渡性發展的作用。日本豐田Prius產品的出現,給整個汽車工業以極大推動作用。這類車將以高功率型MH-Ni電池及鋰離子電池為主。展望未來,盡管目前Prius車的售價是受政府補貼的,但可以預期隨著油價的上升,技術的進步,銷售量的擴大,其成本會不斷降低,最后達到有限商品化的程度。我國汽車工業水平相對落后,對HEV的開發,剛剛提到議事日程,它牽涉到我國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戰略問題,有待有關部門的深入研究。
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
這是一種能與燃油汽車相比的電動車,有可能成為未來主流技術。但燃料電池要達到商品化還要克服許多難題,如氫的貯存、產氫供氫基礎設施、液體燃料轉化器的開發和系統響應性的提高等。為了分擔技術開發費用及風險,國外各大汽車公司均采用攜手合作的辦法,如福特和戴姆勒克萊斯勒于1997年底宣布共同投資10億美元合作開發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通用和豐田公司最近也宣布聯合開發意向。可以預期在今后5-10年內,燃料電池電動車技術會得到較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