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03 作者:作者:本報記者 譚飛 連振祥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晚霞中的瓜州縣中電國際公司風電場。本報記者 連振祥
攝 |
乘著國家新能源發展的東風,號稱“世界風庫”的戈壁小城酒泉市瓜州縣因風而走向世界,正在由一個傳統農業縣向“風電強縣”華麗轉身。9月底,實現風電裝機380萬千瓦,瓜州風電產業正穩步前行。如今,數十家全國知名風電企業落戶瓜州。 瓜州歷史悠久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風能資源量大質優,享有中國“蜜瓜之鄉”和“鎖陽之鄉”的美譽。但是,一年四季呼嘯而過的狂風,把街上的垃圾刮得干干凈凈的同時,也把瓜州刮得一窮二白。在酒泉市七個縣市區的排名中,“安老五”的帽子牢牢戴在瓜州人的頭上,早就叫出去的中國“蜜瓜之鄉”和“鎖陽之鄉”的名號并不是那么響亮,在外省市讀大學的瓜州學生都會以“與敦煌市毗鄰的瓜州縣”的說法給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著實害苦了勤勞質樸的瓜州人。 2007年,一場關于“風”的革命在“世界風庫”悄然興起。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規劃和構想后,瓜州縣審時度勢,變防風為用風,變風害為風利,實施“風電強縣”戰略,提出了以風電開發為抓手,加快形成以風電促電源、促電網、促相關產業發展、促傳統產業轉化升級、促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一抓五促”發展思路,使瓜州縣風電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瓜州縣先后引進中電國際、中廣核、龍源電力、國投華靖等知名能源企業入駐。2009年,開工建設的19家風電項目完成投資78.4億元,累計風電裝機達到110萬千瓦。至2010年9月份,38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已經全部完成,風電及裝備制造業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5%,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瓜州縣因此被評為2009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時至今日,“風”給瓜州的百姓帶來了福音。 如今,走在瓜州縣城的大街上,你會發現,陌生面孔多了,身穿工服的人多了,操外地口音的人也多了,外地牌照的工程車輛多了,旅游景點游人如織,賓館餐飲火爆了……一到晚上,荒蕪的戈壁灘上燈火通明,一掃往日黑漆漆的夜晚。寂靜的瓜州因風電而喧囂起來,因風電而被世人熟知,瓜州的知名度也節節攀升,瓜州在全市、全國,乃至世界樹立起了新形象,“風電之都”的美譽聲名遠播。 大批的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領略瓜州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餐飲業、旅店業、娛樂業異常火爆,出現“井噴”現象,縣境內的各餐飲、住宿場所經常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景,賓館、飯店平均客房出租率高達90%以上。以“虎派”鎖陽咖啡、“億德”枸杞咖啡、“瓜州紅”鎖陽養身酒、“鎖陽春”保健酒為代表的旅游商品大受旅游者的青睞,持續熱銷,供不應求。蜜瓜、枸杞、鎖陽等土特產品強烈地刺激著旅游者的購買欲望,使游客紛紛搶購。昔日生意清淡的城市出租車也因旅游者的大批涌入而變得忙碌起來,往來穿梭于各旅游景點接送著一批又一批游客。2009年,全縣接待旅游人數40.32萬人次,實現旅游業收入2260萬元,2010年,預計將達到5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收入2800萬元,同比增長20%。 得益于風電產業的帶動,在瓜州縣一年一度的蜜瓜盛產期,蜜瓜生產基地、農產品交易市場車聲隆隆、人頭攢動,瓜農們、收瓜老板汗流浹背、干勁沖天,一個個被貼上“瓜州蜜瓜”標簽的蜜瓜,遠銷廣州、福建、越南等地。2010年,蜜瓜種植規模又創瓜州歷史新高,面積達到8.2萬畝,預計產量達2.78億公斤,農民在蜜瓜產業中的收入逐年增加,瓜州縣蜜瓜產業再展雄風,“中國蜜瓜之鄉”享譽海內外。 另外,瓜州縣進一步乘風而上,借風揚名,樹立品牌意識,大力實施“品牌興農戰略”,積極支持和引導農業產業組織申請注冊商標,鼓勵農戶使用注冊商標,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注冊的“禾麟”、“虎派”、“陽關”、“綠舟生態”、“夢城”、“鎖陽城”、“疏勒河”、“鎖陽王”、“仁貴寶”、“瓜州枸杞”等著名商標品牌,已成為縣域農業產業的領跑者。禾麟油脂蛋白有限公司注冊的“禾麟”商標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生產的“禾麟”牌三級棉籽精煉油獲得“甘肅省名牌產品”稱號,通過樹立系列著名品牌,向外界推介了瓜州,提高了瓜州的知名度。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