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烏魯木齊市蘇州路加氣站旁,等待加氣的車輛排成了長隊。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
石油供應壓力和高位運行的國際油價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尋求替代汽車燃料的動因。擁有四大優勢(污染小、成本低、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燃氣汽車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當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車。
去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升至56%,能源安全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位于西部的塔里木油田、長慶油田的天然氣氣區卻捷報頻傳,產量持續攀升。這些氣源的落實使我國天然氣供應總量處于穩定增長階段,中國燃氣汽車發展成為可能,有了“底氣”。
近期,中國仍將把壓縮天然氣、液化氣、乙醇汽油等作為汽車的主要替代燃料。這些代用燃料能否擴大應用,取決于四大因素:國內外天然氣資源的供應和可利用情況;天然氣相關生產與應用技術的成熟程度;天然氣作為替代燃料的生產成本、價格與石油燃料的競爭力;未來汽車生產結構與設計改進是否與天然氣相適應。
因此,最終天然氣能否減輕由石油供應緊張帶來的諸多壓力以及對經濟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還將看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按目前看,我國燃氣汽車的“童年”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太愉快的聲音”。基于燃氣汽車不僅是治理城市汽車尾氣污染的有效途徑,而且對于緩解成品油供應緊張、降低燃料成本有直接作用,具有顯著的環保效益、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希望各地政府和企業都能呵護培養這個“能力巨大”的孩子,讓他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