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時隔34個月后首度加息后,今天迎來的三季度經濟數據,果然如業內所料“超預期”。初步測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0.6%,其中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超出此前預期的9.1%;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2.9%,其中9月份CPI同比增幅則為3.6%,成為年內也是23個月以來的新高。
GDP穩增長保不探底
今天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得扎眼。除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0.6%外,工業品出廠價格
(PPI)同比上漲5.5%,其中9月份PPI同比上漲4.3%,環比上漲0.6%;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2228億元,同比增長24.0%;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575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同比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
隨著五中全會的閉幕,
“十二五”規劃的明朗,經濟政策是否將發生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形勢將如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由于三季度經濟數據遠超此前各大機構的預期,再加上央行在數據發布前的加息決定,顯示中國經濟已經沒有
“二次探底”的風險并啟動 “退出”政策。
“中國宏觀經濟管理者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與我們一直指出的中國經濟事實上并不存在
‘二次探底’風險的基本觀點保持了一致。”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從月度數據的變化來看,工業增加值預計會在8月份反彈的基礎上繼續回升,投資也將繼續走穩;零售
(消費)也將繼續反彈。增長系列數據似乎整體呈現出
“見底回升”的態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和投資需求緊縮,加上政府調控政策效應的持續,投資增速仍會有所回落。但隨著保障型住宅工程的推進和地方區域振興規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頻繁出臺,會對投資形成一定支撐,預計未來投資仍能保持較高增速。“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經濟減速影響,未來社會需求增勢減緩,工業生產將繼續趨緊;隨著企業進入原材料補庫存階段和產能利用率提高,未來工業增加值有望止跌企穩。”連平表示。
“節能減排、物價和房價將是影響四季度及未來經濟運行和政策走向的關鍵因素。”東北證券分析師張宗新認為,四季度預計GDP環比增長率有望見底,隨著區域經濟進一步推進和新興產業投資的推動,2011年一季度同比見底后,二季度進入回升態勢,但全年的增速將小于今年,預計在9%—9.5%。中國經濟增長將進入到
“適度增長、溫和通脹”的格局。
9月CPI創年內新高
9月份CPI同比增幅為3.6%,漲幅超過8月份的3.5%,不僅創出年內新高,也是23個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認為:
“此次是近三年第一次加息,效果是起到導向性的作用。加息要真正見到效果,得加上三次0.5個百分點之后。但此舉表示央行下決心管理通脹,潛臺詞是9月的CPI高于8月份,政府有意確保今年CPI增長維持在3%內的任務。”
此次選擇在CPI發布之前加息,透露出管理層意圖通過
“通脹預期管理”影響市場。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加息的原因在于,實體經濟疑慮打消,管理層更著眼未來。
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9月份CPI是否會再創年內新高,隨著翹尾效應的逐漸消退,物價上漲在年末總體減緩已在人們的預期之中,業內分析人士對于全年3%物價目標的實現基本不存異議。多數機構認為9月和10月將成為CPI的年內高點后,增幅將會逐漸回落。
“我不認為中國現在和今后幾個月或者一兩年內會出現像2006—2008年那樣的高通脹。”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說,
“現在3%左右,未來也許會到4%,但是我不相信會到6%,會到8%。”
樊綱也不認為食品價格會出現2006—2008年的情況:
“那個時候因為全世界糧價高漲,先是導致飼料價格高漲,進而導致了西方乳制品價格和中國的豬肉價格出現一輪暴漲,最終帶動整個食品價格上漲。目前來看,全世界的糧食價格還穩定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中國又連續六年豐收,這是之前沒有的情況。
”
目前已經步入加息通道
央行周二宣布加息以來,從市場各方的情況看,目前方向性影響大于實質影響。記者今晨連線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得到的觀點為:中國已經步入加息通道,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0.25個百分點會呼嘯而來。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這次加息預示著實行了兩年之久的“適度寬松”已經逐步退出,貨幣政策正在回歸“適度從緊”。在他看來,就控制通脹而言,這次加息的“藥量”只是象征性和警示性的,因此在中國已經真正進入通脹時代的情況下,加息將成為貨幣政策的常態。
交行投資部人士認為,本次加息將拉開新一輪加息周期的序幕,直至利率正常化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預計2011年將加息3次。
“展望未來,由于預期中國將繼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我們仍然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將在2011年四次加息,2012年三次加息。
”野村證券指出,由于中國正轉向市場經濟,利率政策的作用將逐漸增強,而行政措施的作用減弱。加息帶來的風險之一是可能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或有更多“熱錢”通過非官方渠道流入。
野村證券同時指出,盡管經濟已經從2009年一季度的周期底部顯著復蘇,但貸款基準利率仍維持歷史低位。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已經四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屬于“被動”緊縮,主要用于沖銷外匯干預產生的過剩流動性。本次加息則是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對貨幣政策的“主動”正常化。
中銀國際分析師陳劍波預計年內再次加息的概率較小,但存在年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實施其他非常規數量回籠手段的可能性。
全球經濟冷熱不均
人民幣升值步伐短期內或加大
中國三季度數據“漲”聲一片,明年即將實施的“十二五”規劃預計會進一步提振宏觀經濟,但全球經濟卻冷熱不均,西方仍然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在華外資機構的調研指出,由于更多國家將貨幣作為政策工具,爆發貿易戰和貨幣戰的風險在上升。
渣打銀行認為,對新興經濟體而言,解決G3經濟體的流動性及自身強勁增長帶來的大量外匯流入的關鍵是推動金融市場的縱深發展。除收緊流動性管理和引導資金流出外,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或許需要進一步走強,尤其是東北亞貨幣。
“在進行貨幣匯率調整時固然有必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情況,但中國貨幣的確需要升值。
”分析師指出,這不僅是出于中國國內經濟的需要,也是扭轉全球經濟失衡的組成部分。并且,也會減輕干預本國貨幣以保持對中國的貨幣競爭力的國家的壓力。
此外,貨幣幣值的調整不僅有利于避免滑向貿易戰爭,也是防止新興經濟體資產泡沫形成的一部分。“所有這些措施都應成為資本市場縱深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便吸收外資流入,并實現匯率機制的更大彈性。然而,這一進程的完成可能是逐步的。這也是當今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重大挑戰。
”渣打分析師表示。
盡管面臨著國際壓力增大,以及美元疲軟的情況,外貿增速放緩將會令中國國內對人民幣升值更加謹慎。人民幣政策進入了一段極其困難的時期,尤其是在美國參議院有可能通過一項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反補貼稅的Ryan-Murphy法案的情況下。“由此看,要求人民幣較大幅度調整的外部壓力會加大。
”渣打仍然預期,今年末,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將達到6.64。
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將會加大,預計年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此后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會顯著增強,同時輔以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以達到調結構和防通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