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在當選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后的第18天,貝恩資本總經理竺稼先生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在國內消費增長的大背景下,國美未來五年內門店數量將實現翻番”。而在談到國美事件時,竺總表示希望促進國美大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實現利益的趨同。
“我跟國美管理層一起設計的新的規劃,讓國美門店今后五年里翻一番,并集中在有優勢的地區開店。”竺總在會上說到。目前,除開黃光裕家族擁有的372家非上市門店,國美共有740家上市門店,竺總的話意味著以后國美每年將凈增加約148家上市門店,這與2010年上半年國美關閉25間門店,一、二級市場僅新增39間門店的經營風格截然不同。
國美大股東黃光裕曾痛斥董事主席陳曉近兩年的經營業績:“大店的數量增長幾乎停滯,旗艦店數量在2年內幾乎沒有增加。經過一年多的大量關店,二級市場的先發優勢已經盡失”。那么,此次與陳曉等國美管理層站在同一戰線的貝恩資本高調宣布加速開設新門店,無疑是對黃光裕做出一記有力的反擊。
會上當被問及如何處理公司實際控制人與代理人的關系時,竺總表示:“我們都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個股東之間、股東跟管理層之間,能夠有一個利益的趨同”。
而對于敏感的國美事件,竺總表示:“國美這件事情,現在還是在進展當中,今后最終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我今天自己也不知道。”
從目前國美事件的發展來看,無論黃光裕欲東山再起也好,或者陳曉繼續蟄伏也好,貝恩資本都已經成為了國美控股權之爭實實在在的受益者。2009年,陳曉在黃光裕入獄后引入貝恩資本,后者成功向國美注資18.04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而約定的注資條件是陳曉能夠任董事局主席三年以上,并確保貝恩資本3名董事人選,若陳曉、王俊洲和魏秋立三個執行董事中有兩個被免職,則國美違約,需支付違約金27,06億元。因此,若國美控制權之爭,陳曉出局,貝恩資本可獲得約9億港元的凈收益。而在陳曉成功留任后,貝恩資本18.04港元的債券已經實實在在變成了16.307億股國美股票,持股比例達到10.75%,成為國美第二大股東。若按目前國美股票價格測算,貝恩資本已經浮盈超過22.7億港元,投資回報高達125%,貝恩資本在這場國美控制權之爭不僅賺足了銀兩,更是成功進入中國國內電器連鎖行業,成為真正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