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一直呈現增速回落走勢,然而這一趨勢可能發生改變。金融機構預測,1至9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速度很可能與1至8月份大體持平。進入四季度,在政策性投資力度可能增大的情況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全年累計同比增速很可能發生反彈。

|
資料照片 |
維持 前三季增速一直呈現回落走勢
“我們預測1至9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8%,與1至8月持平。”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這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魯政委表示,從中央投資來看,8月單月同比增長為16.3%,較7月大幅反彈;從地方投資來看,8月單月同比增速與7月基本持平。綜合來看,盡管8月中央和地方投資增速出現反彈,但是9月可能難有明顯改觀。
東方證券同樣預計1至9月份城鎮固定投資同比增長24.8%。該券商發布的預測報告稱,由于中央投資下達速度加快,并將帶動政府投資增速的提高,9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止跌可能較大。
上海證券也認為9月份的投資增長速度將趨于穩定。上海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胡月曉表示:“1至8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0998億元,同比增長24.8%,比1至7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我們認為,投資增速快速下降的階段已過,增速變動開始進入平穩變動區。”
胡月曉說,分產業看,1至8月份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7%。可見是第三產業的投資帶動整體投資增速的上升,而第三產業投資正是由當前高速增長的交通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構成。房地產投資增速并沒有出現下降,當前仍然呈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1至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8355億元,同比增長36.7%。8月當月,房地產開發投資4490億元,同比增長34.1%。從房地產后續投資增長趨勢上看,1至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3.9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9.1%;房屋新開工面積10.4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6.1%;房屋竣工面積3.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增長8.8%。可見短期內房地產投資增速仍將保持。
從三次產業投資的分布結構看,第三產業投資占城鎮全部投資的比重在55%至60%之間,第三產業的高投資態勢基本保證了我國投資增速的穩定性。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信證券。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稱:1至9月投資增速基本與1至8月持平。他說,雖然節能減排政策推進使得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基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投資有所加快,投資增速整體維持穩定,預計1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6%。
變化 四季度投資增速或將反彈
大通證券研究員郭世濤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四季度投資增速反彈的主要推動力是國有投資增速反彈。
郭世濤說,在GDP增速將逐漸回落,以及經濟“調結構”的情況下,四季度政府的支出力度將有所加大。預期未來財政投入將重點考慮社保、區域經濟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新興產業、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需求。下半年投資領域的重要工作是實施好兩年4萬億元投資計劃,全力推進中央投資項目順利完成并發揮效益。
另外,全國鐵路1至8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53.41億元,同比增21.9%。這意味著如果要完成全年8235億元的投資計劃,還需許多工作。政府將明確刺激大城市地鐵、高速等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華泰聯合證券發布的預測報告也持相同觀點。報告稱,在終端需求(出口和國內消費)回落的情況下,預計四季度政策性投資力度會有所加大。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由于近期國家發改委強調要落實完成四萬億投資,四季度中央項目投資增速可能反彈;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
國家發改委投資所研究員王元京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雖然也判斷四季度投資增速會反彈,但是他否認政府在其中的影響。王元京說,無論從資產投資資金來源還是投資完成額來看,目前我國的社會總投資都呈下降趨勢,但是下降趨勢并不明顯,特別是進入7月份,社會總投資額已經相對企穩,之前的下降可以理解為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正常現象。“進入四季度,根據往年的規律,投資額甚至很有可能上升,但這本身只是正常的波動規律,并不包含太多的市場信號。”
不過交通銀行對四季度投資增速會反彈的判斷持有不同看法。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隨著房地產調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以及產能過剩行業整治的影響持續,9月份中央公共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和投資需求緊縮,加上政府調控政策效應的持續,投資增速仍會有所回落。但是,隨著保障型住宅工程的推進和地方區域振興規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頻繁出臺,會對投資形成一定支撐,預計未來投資仍能保持較高增速。
難料 政府主導的投資高增長能否持續
從三大需求的角度來看,投資是拉動經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小周期的下滑期,投資的作用更不應忽視。然而雖然四季度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有可能加快,但是這種反彈主要來自政策性投資力度的加大。隨著年末突擊因素在未來逐步的消失,實際上投資的增長還面臨很大壓力。
據郭世濤分析,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四季度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大通證券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大類行業的數據對六大高能耗行業進行了簡單測算,結果發現二季度高能耗行業投資同比增速大約為-5%,較一季度大幅下滑21個百分點。由于整個高能耗行業投資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約為17%,將對固定資產投資額保持平穩增速形成較大壓力。
其次,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初步顯現,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將有所下滑。郭世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在過去10年,中國的房地產銷售量每年增長30%。10年以前,中國城鎮只有20%至30%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最近幾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70%至80%。10年以前人均住房面積是18平方米,現在已經到了28平方米,這跟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是一樣的,而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還低于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調控將成為明顯的信號,表明中國的高速房地產增長時期已經過去。
王元京則表示,現在政府對涉及投資的政策導向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是擔憂如果投資過于活躍,可能加劇CPI的上揚;另一方面如果投資不足,又會損傷回暖中的經濟活力。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政府希望并將著力保證投資額平穩。
渤海證券發布的報告稱,當前這種政府投資高增長是難以持續的,未來政府促進經濟平穩復蘇,應采取有力措施激活民間投資。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民間投資空間巨大,真正影響經濟能否持續復蘇的應該是民間投資。經驗研究也表明,民間投資對消費的拉動遠遠大于政府投資的效果。
王元京也表示,民營投資對于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意義重大。特別是對于解決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公用事業行業的資金短缺問題。但目前因為行政壟斷等原因,民營投資在這些領域的進入并不充足。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能盡早展開試點工作,逐步放開東部發達地區對民資的限制,并積極鼓勵其投資中西部公共事業薄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