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華潤的高層出來對話!”3月16日,位于深圳北環大道邊的華潤三九總部廠房前,懸掛著這樣一幅碩大醒目的橫幅字,引來了穿梭在大道上的車輛和乘客們的矚目。
背靠筆架山的前三九集團總部從北環大道向北延伸,掩映在綠樹叢林中,據記者了解,該地塊正擬被規劃建成高檔豪宅區。而要求與華潤高層對話的,是一直留守在老三九集團總部宿舍樓里的員工。
同日,記者試圖聯系華潤三九管理人員,卻被告知該日因勞資糾紛,辦公人員被阻停工。
“在華潤重組三九的這幾年中,最大的難點便是人員安置,員工群體上訪時有不斷。”華潤三九內部人士對此情景似乎習以為常。
“三九集團”這個因多年并購擴張形成的龐大而失控的系統,究竟還有多少隱患?
賠償爭論
3月16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老三九集團總部門口聚集數十名治安人員,公司辦公樓前也站了幾十名員工,以阻擋上訪人員進入辦公樓。三九醫藥(廠區門前拉著警戒線,馬路邊停放了五輛空的班車大巴。
聚集在這里的老三九上訪員工超過50人。從3月1日以來,陸續有人在此統一著裝,打出橫幅,要求與華潤管理層對話溝通。
據聚集人群介紹,他們是三九集團全資子公司先達明物業管理公司的員工。由于三九制藥被華潤收購,在改制過程中,該公司110名員工被裁員,而且是在安置和賠償方面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華潤醫藥強行與其解約。
一位女員工告訴記者,這些人大多是老三九企業集團工作超過十年的老員工。今年1月15日,他們110人突然被通知將全部被裁員,補償方案是根據每個人工齡算,每年補償3621元。
“這個補償太低了,在深圳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公司要我們簽訂一份解除合同的協議,大家都沒有簽字。但是2月28日,公司給每人的賬戶打了幾萬元到十余萬不等的補償費,就停發了工資,停交了社保、醫保和養老保險了。”該人士跟記者抱怨道。
據記者了解,導致這些員工堅持抗議的主要原因在于老三九曾對他們做出的一項承諾。本世紀初,風光無限的三九企業集團曾在公司黨委會表決通過員工分房福利方案,鑒于當時很多一線員工長期居住在公司宿舍,條件艱苦,將建設一些房改房或福利房給一定年限的員工解決住房問題。
“按照三九企業集團黨委會通過的員工福利方案,我應該是可以分到公司房改房或者福利房的。”一位50多歲的老三九員工對記者說。該員工離退休時間不到兩年,以工齡計算,完全有分房的資格,而華潤集團重組三九集團后,不僅沒有兌現分房承諾,且在非主營業務處理和總部部門精簡的過程中,這名員工不幸被裁員,一共獲得約10萬元的補償費。
2007年開始,華潤集團重組老三九最主要的醫藥資產三九醫藥后,對原三九集團的非醫藥資產決定分批處理。而老三九集團總部所在地,處在深圳市中心筆架山內,銀湖度假村旁,依山傍水,被華潤計劃作為房地產開發儲備資產。
先達明物業管理公司原是三九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為原三九集團總部提供后勤保障服務。但重組后的華潤三九基地已搬到了市區外,此110名成員成為總部大院內的最后一批員工,先達明物業管理公司名存實亡。去年底,華潤決定對這110名員工裁員。
重組后遺癥
“華潤集團對三九集團的資產重組原則就是保留主要業務資產,對非主營業務進行分流處理,對虧損企業能賣的就賣掉,賣不掉就關掉。”2007年,華潤集團進駐三九集團進行重組的三大主將之一申紅權對記者說。
類似于先達明物業管理公司常年虧損,顯然被納入關掉的行列。然而,在該公司老員工看來,先達明的虧損不是經營造成的。“原大股東三九集團就欠公司4000萬元,華潤集團收購三九集團后,并沒有償還母公司占款問題。”一位先達明老員工向記者解釋說。
2007年,國資委確定華潤集團接手三九集團,是強調對三九進行整體重組。但華潤集團素有“強人文化”,從華潤重組上海華源集團的路徑來看,華潤的重組套路必然是分拆資產,先收購優質主營業務資產,然后逐步分流非主營資產,與華潤集團各子業務整合,最后處理虧損的邊緣資產。
這一資產整合思路證實了華潤集團近幾年來進行央企兼并整合的高效成績,卻也使其不得不面臨一項棘手難題,這便是輔業資產的清理處置。
1995年,三九集團啟動“二次創業”,走上了跨地區、跨行業大舉并購之路,從1996年到2001年,三九兼并了148家企業,平均每個月并購2家。這些并購而來的企業或承債、或控股、或托管,諸多收購遺留問題沒有經過重組整合得以解決。
據記者從華潤集團內部資料了解到,原事長趙新先遺留下共480余家企業。
在華潤集團入主前的孫曉民時代,已經對部分非主營業務做了一些處置。到2007年華潤入主時,還剩下197家。在這些企業中,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停產停業、空殼企業比比皆是,當年三九集團瘋狂并購的后遺癥遍及四野。
處置這些企業,最大的難點便是人員安置。自華潤入主三九后,打著橫幅、吵嚷不休,或睡臥門前,這樣的熱鬧場面在三九門前時常可見。
“一些與三九集團稍有歷史淵源的企業,見華潤集團接管了三九,都沖出來希望能從華潤碗中分得最后一羹。”一位華潤三九的內部人士說。
其舉例介紹,1996年三九承債式兼并的龍濱酒廠,并購后就長期停產,2700名員工一直待業在家。2008年4月,華潤組建專門項目組,進駐龍濱酒廠三個月,召集員工座談220余次,收集員工意見達1712條,重組進程非常艱難。
分流三渠道
而據華潤集團提供資料顯示,華潤要求每一個重組方案,都把維穩和員工安置作為重要因素,盡可能發揮各種力量,為非主營企業找出路,為員工提供工作崗位。2007年底,三九在冊員工2萬人。兩年后,約8300名醫藥員工進入華潤醫藥體系,三九集團尚存128家非醫藥企業,約9000名非藥企業員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分流方式有三種,首先發揮集團多元化的優勢,把三九一些輔業并入集團其他利潤中心,如漢源三九的花椒油業務,轉給五豐行;天津業輝的冬棗業務,有望與五豐行、華潤萬家合作。如此只需股權變更,不涉及人員流動。
其次,可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如德陽三九、湖北長江實業、黑龍江永安制藥廠等,華潤集團通過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將這些下屬公司改制,或由地方國資委接手,處置這些企業的遺留問題。
另外,對與華潤主業不符、難以協同的企業,如廣東中海工程建設總局和中國航空港建設總公司,華潤集團通過國資委的統一安排,劃轉給中鐵總公司。
據華潤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介紹,去年底,華潤對原三九集團停業及空殼持股的60多家企業進行關閉、清理,到去年底,剩余不超過60家企業,今年,原三九企業集團剩余的這些企業將全部轉至華潤資產管理公司,“三九企業集團”將被正式注銷,這預示著,三九集團的重組將全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