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就開始產品出口的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不僅企業經營業績屢創新高,而且一直在用自身過硬的技術和整車產品在海外市場為“中國制造”正名。
8月20日,長城汽車發布2010年中期業績公告:上半年營業收入91.25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收入1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和59.6%,凈利潤9.07億元,同比翻了兩番。與此同時,企業已擁有在發動機、變速器、整車造型、整車設計等各個環節4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炫麗”、“酷熊”、“哈弗”和“風駿”四款車型先后獲得歐盟整車型式認證,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認證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更創下一次性認證車型最多的紀錄。目前,長城汽車的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已出口意大利、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日前,公司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稱,作為一家沒有對外合資、且以中國“長城”命名的完全自主汽車企業,我們就是要用自身過硬的技術和產品在海外市場真正叫響“中國制造”。
長城皮卡與國際高端品牌平分秋色
《經濟參考報》記者:長城汽車生產的第一輛車就是皮卡,出口的第一批車還是皮卡。然而國人對于皮卡的認識至今模糊,其對“中國制造”的意義更知之甚少。請問長城皮卡對“中國制造”有何價值?
魏建軍:不可否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一度成為“質次價低”的代名詞。然而長城皮卡一誕生似乎就注定要成為“中國制造”的新標桿。1996年3月5日,第一輛長城迪爾(Deer)皮卡下線,1997年10月12日,第一批長城皮卡出口中東,拉開了中國汽車進軍海外的序幕。之后連續12年保持了全國銷量和出口第一。
在國際市場,長城皮卡一直是出口量最大、出口國家最多的國產車型。目前,中國皮卡在海外市場的保有量為30萬輛,其中長城一家就超過20萬臺。長城皮卡與國外品牌同臺亮相,售價不相上下,而在綜合性價比上更優于發達國家皮卡。以沙特為例:相似配置的長城風駿皮卡的售價與國外品牌皮卡的價格已十分接近,甚至超過國外品牌,長城風駿在當地售價12990—13565美元,福特皮卡為12800—13440美元,豐田皮卡為14667—15600美元,三菱皮卡為13600—13867美元,日產皮卡為15733美元。這些足以證明長城風駿的品質。
如今,長城皮卡在中東、非洲、中南美、俄羅斯、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品質可靠”的代名詞。長城風駿上市一年即出口到7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汽車的一個奇跡。在2008年南非汽車權威雜志《BAKKIE&TRUCK》對全球皮卡的評選中,長城風駿與豐田皮卡、福特皮卡一起被評選為世界三大皮卡。
在國內市場,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領域,人們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洋品牌。唯獨在皮卡領域,盡管有福特、通用、道奇公羊、豐田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皮卡產品躍躍欲試,但在國內人們始終難覓國外皮卡的蹤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皮卡在進行著頑強的阻擊,并成為國外產品不可逾越的皮卡“長城”。
參與歐盟整車型式認證正名“中國制造”
《經濟參考報》記者:歐盟整車型式認證一向條件苛刻,在此之前,國內部分廠商只能通過小批量、特種車輛等規避正常整車型式認證的方式,來實現在歐盟成員國內有限制性銷售。而長城汽車緣何要主動接受整車型式認證這一嚴峻挑戰?
魏建軍:歐盟整車型式認證被認為是國際最高標準的認證之一,具備這個認證就能在歐盟成員國內自由銷售。
歐盟整車型式認證,共包括48個測試項目,其中涉及主動安全13項、被動安全13項、環保八項。除此之外,對非歐盟國家企業來說,在汽車排放水平、安全性能及環保方面還設定了更高標準。如排放方面,需要達到歐Ⅳ排放標準,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執行歐Ⅴ排放標準,而中國計劃于2010年7月1日才執行歐Ⅳ排放標準。安全方面,對于出口歐盟的車輛必須通過行人保護測試,此試驗涉及車輛對行人的小腿、大腿、成人頭部和小孩頭部的傷害程度,以檢測車輛制造企業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保護程度,這對車輛造型、材料選擇、機艙部件的布置等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環保方面,除排放水平、防銹標準高外,還要單獨實施空調系統泄露、ELV—汽車報廢回收等強制指令。
對于這樣的檢測,國內既無現成經驗,又涉及整個企業供應鏈。不僅材料試驗范圍大,檢測成本高,而且數據十分龐雜,需要借助先進的數據系統進行管理。因此,對于成長中的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來說,國家并不要求通過這一檢測。
然而,長城汽車主動迎接了這一嚴峻挑戰。歷時整整一年,我們接受了由英國VCA認證機構負責實施的復雜而嚴格的認證。并一舉創下了一次共有“炫麗”、“酷熊”、“哈弗”和“風駿”四款車型獲得認證的紀錄。
今年,長城汽車計劃出口六萬輛。目前已在俄羅斯、印尼、伊朗、越南、埃及、烏克蘭等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了總裝廠。未來三年內還將在菲律賓、塞內加爾、保加利亞、委內瑞拉、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建立海外組裝項目,總產能將達到10萬輛以上。
以“過剩投入”策略確保“中國制造”高品質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代表“中國制造”的單一產品到系列產品,長城汽車將怎樣支撐和維系這個技術密集、競爭劇烈的國際大平臺?
魏建軍:過去五年,我們在創新研發上已投入30億元,其中用于產品研發15億元,研發設施15億元。充足的資金投入,使長城汽車的硬件迅速追趕國際一流水平。公司已擁有高配工作站1000余臺,使用專業的NVIDIA圖形卡用于設計研發,并擁有先進的服務器設備和存儲設備,還花巨資采購了大型的三維正版設計軟件。
“四大中心”建設全面加強。試驗中心可進行安全、排放、整車、化學材料、零部件、NVH等多項試驗;試制中心建有車身柔性焊裝線、總裝工位,擁有試制工裝/夾具、快速模具、檢具設計能力;造型中心在數據測量方面配置了國際領先設備,其中雙懸臂三坐標測量機、FARO柔性三坐標測量機(便攜式測量手臂)、激光掃描系統等均屬國際領先;CAE中心投資5000萬元進行建設,擁有由33臺計算機構成的計算機群和20余臺高性能計算機,具備碰撞、耐久性、操縱穩定性、整車流體動力學分析等多項分析能力。有了這些裝備,我們就可直接與國際巨頭展開技術交流與對話。
目前長城已擁有5000余人的研發團隊,其中技術專家500余人,包括外國專家12人,海歸技術人員20人,博士60人。未來五年將繼續擴充研發隊伍,計劃2015年專業技術人員人數過萬,從而為持續的自主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五年內,我們還將采取技術資源“過剩投入”策略,繼續追求行業領先。預計投入總額將達50億元,其中:技術研發投入20億元,主要用于改擴建技術中心等;產品開發投入30億元,將陸續推出三大品類15款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