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
7月份,全省工業經濟效益在上半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出現下滑,多數行業利潤增速放緩,重點企業盈利水平下降。 據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經濟分析人士劉良博介紹,1-7月,全省規模以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0952億元,增長45.8%;實現利潤599.8億元,增長73.7%;完成稅金545.6億元,增長31.2%,營業收入、利潤、稅金增速環比分別回落2.8、22.6和9.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50.3億元,下降20.8%。 劉良博指出,值得關注的是,1-7月,全省工業經濟主要效益指標增速環比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利潤增速回落22.6個百分點,當月利潤86.5億元,環比減少72.2億元。 據分析,造成利潤下滑有4個主要原因: 一是高基數客觀上加劇了效益下滑程度。去年全省工業利潤總體呈逐月回升態勢,7月當月達到81.9億元,為全年單月最大規模,同期基數變化直接導致利潤大幅回落。今年前7個月月均利潤85.7億元,其中6月當月利潤高達158.7億元,為歷年來最高,導致7月份利潤環比明顯減少。 二是生產成本上升擠占了企業利潤空間。7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繼續上漲,用工、管理等成本也在上漲,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1-7月,全省工業主營業務成本9258.4億元,增長46.9%,高于營業收入增幅1.1個百分點。鐵礦石、廢鋼等原料價格持續上漲,武鋼、鄂鋼7月當月均凈虧損0.05億元;原油價格震蕩上揚,武石化、荊門石化利潤分別下降90%、76.1%,石油加工行業由盈轉虧,7當月凈虧損0.2億元;糧食等原料漲價,國寶橋米利潤僅增長2.8%,奧星糧油利潤下降54.5%。 三是產品價格下跌消弱了重點行業盈利能力。今年以來,多數產品價格先揚后抑,重點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如對全省效益貢獻最大的汽車行業,隨著市場需求遞減和銷售淡季來臨,汽車商家紛紛降價促銷,行業利潤增速逐月回落,7月當月利潤19.9億元,比上半年月均盈利減少10.6億元,利潤累計增速由上半年的1.9倍回落至1.4倍;鋼鐵行業因下游房地產、制造業用鋼需求下滑及前期鋼價持續下跌利潤逐月減少,6月當月盈利3.6億元,環比減少3.2億元,7月份僅盈利0.6億元;有色行業受銅價持續下跌影響,7月份僅盈利0.1億元;食品制造業、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分別較上半年回落24.5和21.3個百分點。 四是“兩項資金”高居不下增加了企業經營難度。7月末,全省工業“兩項資金”2273.7億元,增長31.2%,其中應收帳款1550.9億元,增長33.9%,7月當月72.5億元,環比增加18.5億元;產成品722.8億元,增長25.9%,7月當月66.6億元,環比增加20.3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通信及電子設備制造、鋼鐵行業應收賬款399.1、119.6、71.7億元,增長34%、72.9%、45.6%;產成品117.8、50.4、85.6億元,增長21.7%、24.2%、61.8%。“兩項資金”占用居高不下,一方面反映市場需求減弱,企業將會壓縮生產;另一方面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和經營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效益增長。 劉良博認為,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汽車、化工等重點產品市場需求減弱,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供過于求矛盾逐漸凸顯,加上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預計全省工業利潤增速還將繼續回落,后期效益走勢不容樂觀,需引起各地高度重視。他建議: ——加強形勢研判和生產組織工作,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和重點行業發展走勢,引導企業根據市場變化合理安排生產,最大限度消化庫存,規避市場風險;引導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加大資金、煤電運等要素支持力度,組織產品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擴大生產。 ——繼續推進武鋼、東風公司產品省內循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對接活動,支持上下游企業的產銷合作,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加大效益目標管理和考核力度,尤其是抓好盈利大戶增盈和虧損大戶減虧工作,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控制成本,盤活資金,挖潛增效,努力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確保實現全年效益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