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彩電業有兩項舉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是國內企業大規模投資建設高世代面板生產線,二是國內企業自主研制出了無尾電視、三網智能電視等具有全球意義的產品。筆者認為,中國企業單純依靠面板難以取得世界級競爭力,最重要的是通過技術創新創造新的用戶需求,以這種“軟實力”奪取世界級競爭力。 國內彩電企業正掀起大規模的“造屏”運動。其實,中國企業在從國外引進生產線時,就已經陷入外資企業的誤導陰謀中,外資企業通過轉移淘汰的落后生產線,使中國面板企業陷入“引進即落后”的困局。同時,外資企業通過轉移落后生產線設置了陷阱,相當于從中國面板企業身上插了材料采購、專利收費、設備及部件維修三根管道“吸脂”,抽取產業利潤。所以,即使國內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投產了,也改變不了國內企業被外資企業鉗制的局面。 面板對彩電產業來說是“糧食”,沒有面板不行,但只有面板也不行。 未來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的能力,這是企業實現穩健發展的持久動力;另一個是企業與用戶溝通的能力,這是決定企業未來市場走向的關鍵要素,只有將用戶需求與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結合,實現消費需求與企業創新的協調,才能創造新的市場。因而,實現面板的自主化生產是彩電產業提升競爭力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要想超越海外企業必須圍繞用戶進行系統創新。 從9月初舉行的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來看,目前全球彩電業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應用智能化、顯示立體化和傳輸無線化。在這三個方面同時交出最佳答卷的不是日韓企業,而是來自中國的海爾。海爾展出的全球首臺3D無尾電視、三網智能電視、3D LED電視等系列創新產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這意味著中國彩電業正逐步向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領域拓展,在世界范圍內重新定義彩電產品。這不僅是產品上的創新,更是中國彩電撬動全球新市場的戰略支點。 無線傳輸技術最早由日本企業提出,但一直沒有應用性的產品面世。當海爾2010CES展出全球首臺無尾電視時,日本、韓國彩電企業感到無比震驚,而海爾此次展出的3D無尾電視,則將國外對手遠遠拋在后面。在智能電視方面,全球各大IT、家電廠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新品,但功能都比較單一,而海爾展出的三網智能電視已具備了未來智能電視的基本屬性,在實現多平臺運營的基礎上,配備了專屬體感遙控器,能夠實現“人機對話”,并實現了與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 海爾彩電通過基礎研發、應用開發、消費開發、集成開發四大模塊,實現了從芯片、軟件、標準到專利、設計模型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群,成為我國近十年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最多的彩電企業,為中國彩電在世界范圍內贏得了更多技術話語權。 相對日韓狹小的國內市場空間,中國彩電業具有龐大的腹地市場優勢。在這一優勢下,中國彩電企業可以在新技術研發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應用先進的技術并進行快速市場化,進而形成由我們企業主導的技術標準體系。 彩電產業正在快速智能、立體化、無線化,在這“三化合一”的趨勢帶動下,中國彩電迎來了“彎道超越”的最佳時機。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彩電產業越來越自由化、個人化,不僅要實現內容的自由獲取,而且也要實現電視的自由移動,擺脫各種線纜的束縛,為消費者創造更加自由便捷的娛樂生活體驗。 實際上,新產品的推出更是企業背后創新實力的集中表現。此前日韓彩電制造業在平板電視領域保持世界領先優勢,這源于他們先進的技術創新體系。以3D無尾電視、三網智能電視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產品的推出,反映了中國彩電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已經達到一個新水平。 美國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也沒有自己的部件,但是該公司所創造的產品卻引發了電子領域的革命,在全世界培養了無數的蘋果迷。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說,擁有面板僅是第一步,最關鍵的是為消費者創造怎樣的價值,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即使有了屏仍然是為其他企業打工。所以,中國彩電企業只有轉變運營模式,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體系,才會提升國際競爭,重構全球彩電產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