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09 作者:記者 侯云龍/西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記者9月8日在西安開幕的第十九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發現,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通過評估公司、擔保公司等中介機構,獲得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極大地解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司司長馬維野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委正在研究引入保險機構的可行性,一旦保險機構被引入,將使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防風險制度更加完備。 幾家來自廣州的企業則向記者表示,通過中介機構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經成為很多廣州中小企業的普遍做法。 部分企業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有了中介機構的參與,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之路,變得順暢了許多。以前需要詳細地為銀行解釋自己知識產權的先進性和市場前景,但銀行總是將信將疑。現在有了專業中介機構的評估報告,不僅可以使銀行對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前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也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從銀行順利拿到貸款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一家業內專門從事知識產權評估和擔保的中介機構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了中介機構的現有功能:中介機構并不只是簡單地給某項知識產權定價,而是會對其產業化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除了知識產權本身的技術價值外,還需要結合市場情況,考慮發展前景、生產周期、競爭趨勢等多方面因素。另外,中介機構還可以在評估的基礎上,為中小企業的優質知識產權項目提供擔保。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為中小企業敲開銀行的大門。 據介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國家知識產權局、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銀監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等有關機構一直以來推行的一項重點工作,旨在通過這一方式,來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盡管有關部委和各地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由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存在巨大的風險性,所以發展并不順暢,更多時候,企業和銀行的對接,更像是一出由政府主導的“拉郎配”。 對于由政府主導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銀行方面顧慮頗多。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客戶經理李明義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的,銀行對于知識產權認識不清,既缺少對技術層面的認識,也缺少對市場的把握。即便這兩點都不存在問題,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水平、行政能力等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更關鍵的是,要把藍圖上的知識產權項目轉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這個產業化的過程中有太多無法預知和防范的風險,而銀行是不會也不可能對此進行一一評估的。 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管理司企業管理處處長彭茂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考慮到知識產權的無形資產特性和國內中小企業的有限能力,一旦企業經營失敗,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過,中介機構的介入,已正在慢慢改變這一困局。另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司司長馬維野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委正在研究引入保險機構的可行性,一旦保險機構被引入,將使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防風險制度更加完備。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