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迭爾賓館外景 |
華燈初上,美輪美奐的歐式建筑,流金溢彩的冰雪景觀,令人陶醉的音樂盛會,處處散發著哈爾濱這座“東方小巴黎”的國際化都市的獨特魅力。進入2010年,這座城市進一步確定了未來發展目標,那就是“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 隨著“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的實施,隨著“一江居中,兩岸繁榮”建設步伐的加快,一個大氣、洋氣的哈爾濱,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開創“以水定城”理念 打造“北國水城”
今年,《哈爾濱市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獲得水利部批復,哈爾濱市從而成為繼武漢之后中國第二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副省級試點城市,“北國水城”建設的大幕徐徐開啟。 哈爾濱是一座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城市,擁有松花江、呼蘭河、阿什河等眾多大小河流湖泊,但開發利用率一直較低,有的甚至出現污染、河道占用等狀況。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蓋如垠告訴記者,為充分挖掘水資源潛力,做好水生態大文章,哈爾濱市編制了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在國內率先提出了“以水定城”的理念,即城市發展將更多以水系網絡為骨架,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隨著水系湖泊的建設、整治和修復走,形成新的城市格局。 哈爾濱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聶云凌介紹,哈爾濱規劃的“北國水城”主要內容包括:打造松花江北岸的萬頃濕地生態水網,構建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修復松花江南岸的河溝生態系統,實現全市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支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1月,哈爾濱市為松花江北岸水網工程舉行了奠基儀式,規劃區域為松花江以北、呼蘭河以西、肇蘭新河以南、肇東界以東,面積578平方公里,預算總投資289億元,分兩期10年內完成。該工程包括“二縱四橫十八湖”:“二縱”,即拓寬深挖原有的萬寶灌區灌排渠道和天然形成的葦子溝河,形成兩條南北向縱貫河流;“四橫”,即沿用原有古河道、灌排渠道,開挖4條橫向人工河道;“十八湖”,即在原有湖泊泡沼基礎上開挖18座人工湖,作為水系調節、雨水滯蓄和節點景觀。同時,還要在該區域內對原有防洪、灌溉體系進行改擴建,打造不低于20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區,推進城鄉一體化。 “這一工程完成后,哈爾濱松花江以北的水面率將達到12%,超過上海、廣州和杭州等國內傳統水鄉城市的水面率。”哈爾濱市水務局局長趙登峰說,“那時的哈爾濱將四季皆有美景,春天有冰雪消融后的潺潺流水,夏天有水綠交融的濕地湖泊,秋季有金黃的稻田,冬季有更多的旅游項目。” 目前,哈爾濱正在籌建的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從哈爾濱與雙城交界,至大頂子山航電樞紐處,全長123公里,將采取退耕還濕、人工植被恢復等措施打造“近自然”的河流濕地型生態長廊,長廊內的茍島將被打造成頗具特色的濕地體育、休閑區。另外,在松花江南岸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阿什河進行整治修復,對何家溝、馬家溝、信義溝進行污染治理,使其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形成環境優美的河流景觀。 中國水文水資源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說:“水穿城、水繞城、水環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打響了水的主題,立意高而新,符合哈爾濱市的實際情況。”
科技與文化有機結合 打造科技新城
借助科研機構眾多、大專院校云集、科技實力突出、科技資源富足的優勢,在松花江北岸建設集科技、文化、生態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新中心——這是哈爾濱市規劃的“科技創新城”藍圖。 按照建設發展定位,科技創新城是科技資源富集、科技創新成果繁多、產業轉化能力較強的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一流研發中心,國內外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省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引擎,提升哈爾濱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科技平臺。 據了解,創新城總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由科技創新園和科技產業園“兩園”組成。其中,科技創新園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科技產業園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 園內劃分為技術研發、項目孵化、成果轉化及為科技創新配套服務的綜合服務等區域。重點構建三個體系: ——高新技術研發體系。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研發,通過引進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中試基地等,研發具有核心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項目儲備。 ——高新技術孵化體系。積極推進科技成果向高新技術企業轉移,通過政府投入和社會化運作方式,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創業孵化基金,引進天使投資人和社會風險投資機構,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構筑投融資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提供高標準、全方位服務。 ——高新技術市場體系。通過建立人才、資金、成果、信息、服務等5個市場,實現科技市場各要素的優化整合,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場體系。 在科技產業園建設方面,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項目為依托,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加快高端產業集聚。重點發展五大產業集群,園內辟建先導示范區、綜合服務區和物流服務區。 據介紹,哈爾濱市科技創新城建設將分三期實施,近期建設時限為2010年到2012年,完成20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建筑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中期建設時限為2013年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遠期建設時限為2021年到2030年,全面完成130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建設。
奠定新型工業化基礎 打造工業新城
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哈爾濱與工業有著不解之緣。建國初期,這里是國家重點工業城市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推動下,哈爾濱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如今,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哈爾濱市又在工業發展最具前景的城市南部地區進行規劃,打造工業特色鮮明、新興產業集聚、城市功能完備、城市設計現代的工業新城區,再續輝煌。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的南部地區聚集了一大批有實力的工業企業,擁有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哈南工業新城就是依托這些已有工業基礎,整合周邊工業園區,打造總規劃面積462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城。 哈南地區是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工業集聚度最高、產業特色最鮮明的區域,目前已形成航空、汽車、食品、新材料、醫藥五大產業集群。 工業新城還有明顯的研發優勢。規劃范圍內,有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研發基地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博士后工作站6個,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科研大所為支撐的產學研合作體系較為完善。 據了解,哈南工業新城將重點發展七大產業,包括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新型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食品產業、醫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產業。建成后的哈南工業新城,將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區,成為工業重鎮、文化新城、森林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