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1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總裁辦公室迎來新主人。49歲的倪凱銘(Karl-Thomas
Neumann),大眾汽車電動車業務負責人,接替老將范安德,出任大眾(中國)總裁兼CEO。 與范安德文質彬彬的外形相比,倪凱銘略帶嚴肅的神情不免讓人聯想起他明顯的技術背景:主修電子工程專業,曾在摩托羅拉半導體公司負責汽車行業戰略,1999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后擔任電子產品研究和戰略負責人。 被派駐中國市場之前,倪凱銘的身份是大眾汽車電動車業務的負責人,據說這是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主席文德恩為延攬他再次回歸而特意設置的崗位—2004年倪凱銘加入歐洲最大汽車零部件公司大陸集團,并于2008年升任董事會主席。 但很快,文德恩就發現,最需要倪凱銘的市場是中國,希望倪凱銘能帶領大眾中國在新能源尤其是他最擅長的電動車領域實現突破,在中國開拓新的事業,包括“面向未來的新技術”。 這是一個讓大眾汽車喜憂參半的市場,生機勃勃卻又難以把握。 好消息是,經過范安德長達五年的精心耕耘,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翻了一番,2009年達到140萬輛。無論是40%的成本削減計劃,還是能耗降低20%的“動力總成戰略”,都成為范安德時代的閃亮標簽。2009年底,大眾又宣布“南方戰略”,準備在未來3到5年內,把大眾在南方六省的市場份額提高一倍左右。 但讓文德恩不滿意的是,在新能源戰略成為決定各大汽車公司未來命運的節點上,大眾力推的柴油車卻遲遲無法在中國市場打開局面。更危險的是,隨著中國政府推廣電動車的力度逐漸加大,大眾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新能源戰略的“旁觀者”。 在中國,不僅是大眾,跨國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布子無一順利,除了大眾受挫柴油車外,豐田引以為傲的混合動力技術、日產的電動車技術雖然都進行了產業化嘗試,但到目前為止,幾乎都交了白卷。 從去年底,大眾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基調悄然生變,對以往的柴油車計劃只字不提,開始圍繞電動車大做文章,高調宣布其電動車將于2013年在全球包括中國實現量產,業內人士分析,大眾在電控技術方面的成熟度已是業內領先,關鍵是實現電池技術的突破。這以后,傳出了大眾與比亞迪進行電池技術合作的消息。 大眾中國換帥的邏輯由是清晰起來:倪凱銘以電動車技術專家的身份,從財務出身的范安德手里接過了帥印。 眼下,與其說倪凱銘繼承了前任的衣缽,不如說他站在了大眾中國新能源道路的十字路口。除了穩步推進大眾的中國事業,新官上任的倪凱銘更重要的可能是尋找大眾新的業務亮點。 剛剛走上中國汽車業舞臺的倪凱銘相信很快就會感覺到這里電動車風潮的熱度。8月18日,在國資委的牽頭下,包括整車、能源和電池領域在內的16家中國央企成立了“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不過遺憾的是,這看起來只是中國汽車國企們的盛會,包括豐田、日產等在內的外資汽車企業都沒能拿到宴會的邀請卡。 而在這支國家隊加入戰團后,倪凱銘還能順利地為大眾充電嗎?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