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今晨報道,受俄羅斯、印度等小麥生產大國遭遇罕見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全球小麥價格持續飆升。不過,中國專家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相對獨立,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價格走勢受國際影響不大。
國際麥價漲勢將持續
外媒報道稱,小麥交易的國際指標、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7月小麥期貨價格,從每蒲式耳4.64美元飆升至6.61美元,2日更一度漲至7.11美元,沖破近22個月來的紀錄。 俄羅斯塔斯社的報道援引國際谷物理事會駐倫敦代表的話說,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小麥價格仍將保持上漲勢頭。 全球第三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近期爆發的高溫旱情導致的減產,被認為是影響國際價格的罪魁禍首。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嚴重缺雨的伏爾加河流域,酷熱和干旱導致半數小麥絕收。俄羅斯谷物聯盟表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俄羅斯今年小麥的產量,將會從平常的每年2200萬噸,降低到1100萬噸。 除此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南亞國家目前遭遇的洪水已經讓很多小麥產區淪為一片汪洋。而澳大利亞當地的旱情也一樣不容忽視,當地很多小麥種植區也預計會出現大幅減產。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際市場的過度投機也是引發價格暴漲的重要原因。 《華爾街日報》引用摩根斯坦利大宗產品項目研究員胡塞因·阿里迪南的話說:“投機資本正在進入市場。未來,糧價飆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國際糧價對中國影響不大
天琪期貨分析師董建業認為,中國是重要的農產品消費市場,國際市場上投資者預期中國今明兩年糧食谷物產量將出現下滑,中國可能增加對谷物的進口,因此推高價格。 不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呂開宇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相對獨立,價格與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關聯度并不高。 按照他之前做過的2006年至2008年“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相關度”比較,在2006年國際農產品價格大漲的時候,中國水稻、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價格在國內的宏觀調控下,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則表示,俄羅斯的干旱對于其自身糧食產量會有影響,但是對全球的糧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鄭風田指出,中國的小麥一直基本滿足供需平衡,糧食一直保證95%的自給率,因此國際糧價波動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太大。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河南分公司總經理李長軒則表示,今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量達到618億斤,較上年增加5億斤,夏糧總產量連續八年增產。
|